本来如今朝中就是多事之秋,骆时行也担心会有酷吏借此生事,清洗异己,所以只是说交州刺史被买通,并不是细作。

三省那边接连不断的接到了至少四封奏疏,骆时行那两封是分开发的,第一份是辩解,第二份才是骂人,刘延祐紧跟着也上了一份奏疏,然后骆时行在知道刘延祐甩锅给蒙舍诏之后,紧接着又上了一份奏疏。

这一份他原本想要让刘延祐来写的,不过第一次交州叛乱的时候刘延祐还没来交州,所以他也未必清楚事情。

自然是他来更合适。

这四封奏疏一封比一封耸人听闻,朝廷从上到下都笑了,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县令跟别的国家的国王打骂战的。

不是,你们两个当朝廷是什么地方啊?给你们吵架用的吗?而且你们是真的不事儿大啊,再这样下去只怕他们得派兵先干掉蒙舍诏才行了。

毕竟比起逻盛说的什么北带县有反心之类的话,大家本能的相信骆时行的说法,因为逻盛的确是对北带县的动向太过了解,这比北带县令蓄私兵更让人害怕啊。

北带县蓄私兵他能有多少人?地形摆在那里,人口摆在那里,生产力上不去能有什么作为?更何况蜀中说是天堑也不为过,岭南想要入侵中原必然要过蜀中,蜀中无论对于哪边来说都是保护罩。

更何况北带县没有理由造反啊。

于是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蒙舍诏到底在大唐安置了多少细作这件事情上。

事情折腾到这个地步,武曌想不知道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