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时代人记忆中永恒的烙印,是叫每一个工人看了都热血沸腾,哪怕到九十年代遭遇了下岗潮,也有不少人会在心中重温这部影片,来激励自己不要放弃。

而这,也将这部影片立足在了这一年。

在未来,不管有多少电影上映,票房几许,评分多高,也都再没有任何一部影片能在八十年代初这一年,打破它在万千工人心中留下的传奇。

然而,算是一手造就了这一部电影盛况的苏苗苗却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感动。

要知道,随着电影的播出,后续的影响力可以说是越来越大。

像是滚雪球一样,他们厂的效益也是越滚越大。

电影播放的范围越广,他们厂的知名度就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百货商店以及供销社的需求量翻倍,叫他们从原本每个生产量都满足需求量的均衡状态,直接进入到了供不应求的阶段。

不少在下面小县城里生活的老百姓们,在看了电影以后,都跑去当地的供销社指明要“梧桐制造”,这个上了电影,良心厂子,并且有贴心厂长制作出来的副食品。

某县供销社里。

一个工人打扮的男人朝着柜台里的售货员憨声道:“您好,请给我苏厂长厂子生产的豆瓣酱。”

平日里总是跟别人欠她钱似的的售货员听到这话,难得露出了一个小模样:“同志,你也看那个电影了?人家苏厂长生产的豆瓣酱可是有名字的,电影最后一幕都写了,叫梧桐制造!”

男人傻里傻气地挠了挠头:“我光顾着看那俩孩子吃饭了,没注意看最后的字幕,就记得电影里那厂长人老好了,所以这不一下班就说过来买一罐尝尝,也给我家那俩屁孩子拌米饭吃。”

“那你来得可真是时候,最后一罐了!我家孩子也可爱吃豆瓣酱拌饭了,别说,人家梧桐制造生产的东西还就是好吃。”

售货员边将后面柜子里的豆瓣酱递给男人,边说道:“这不刚一运输公司的大哥过来,说之前买来一罐吃了好吃,这回又直接买了二十罐,说要留着下次出车时候吃。我们领导还说呢,得赶紧跟人梧桐食品厂那加购他们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