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全天下再找不出比他父王更好的人。

子受知道始皇帝事物繁忙,怎么有空来见这位小公子,他安慰道:“等汝字,再好些,则来。”

子受和始皇帝不一样,他的儿子就子庚一个,那是唯一继承人,自然随时带在身边抚养,对他的感情也更纯粹。可扶苏只是始皇帝的长子在他之下还有其他兄弟姐妹,且宫里并没有嫡子,所以大家都是庶出,身份差别不大,索性扶苏至少占了长字,长子和其他孩子还是有所不同的,受到的眷顾也比其他孩子多。

但那所谓的眷顾终究有限。

子受不希望这个弟子将始皇帝看的太重,否则日后受伤的就只会是他自己。

可孩子的天性就是慕强,当那个强者是自己的父亲时,那种感觉更会被放大化,成为敬仰成为神明成为永远追逐却无法超越的目标。

有段历史记载,胡亥派使者将遗诏送到上郡给扶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就哭泣着走入内宅,准备自杀。

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

使者在旁边一再逼迫催促,扶苏对蒙恬说:“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还要再请示些什么呢?”说完便自杀而死。

也许并非扶苏愚忠,他只是把始皇帝当做真正的父亲对待,他孝顺他喜欢他正如平常人家的孩子对自己父亲的感情,可又比寻常人多几分尊敬,他渴望得到他的夸赞,成为他的骄傲,或者最喜欢的儿子。

可突然有天,像神明一样的父亲将王位传给其他儿子,又下旨要将他赐死,他当时的心得有多痛?多失望?就算蒙恬劝他,他也听不进去,只觉得羞愤,只觉得伤心,只觉得自己几十年都白活了。

心死了,就再也没活着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