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页

影院里面的灯光亮起,但是却奇怪的没有谁站起身来。

“卧槽,就这么死了?”

“那个马克·怀特是什么鬼?”

“这就是特么的高效率的,自由民主的美国?”

“特么的我有些怀疑,他们根本就没有救他的意思,一切都是假的。”

“……”

相比起观众的纯粹的愤慨,影评人显得要理智一点。

曾华看了看依然一片白的笔记本,苦笑着摇了摇头,看观众的反应就知道,这部影片成功了。

站在一个影评人的角度,曾华觉得,最后主角死了,才是这部影片的点睛之笔,也是最大的亮点!

如果主角没有死了,最终得救了,那么这部影片的质量起码要打一个折扣,可是主角死了,反而让这部影片得到了升华。

而亮点不仅仅如此,在曾华看来,结局绝望之后,那欢快的配乐也是一个巨大的亮点。

这么一部充满绝望的电影,片尾曲居然那样的轻快,给了这部片子一种别样的升华。

影片结束了,但是绝望之旅才刚刚开始。

曾华看完电影之后,连夜赶出了一篇影评。

“绝对的超低成本的电影,演员1个人,场景1处,甚至脑海中浮现出蓝天白云的场景都没有,灯光也不是很多,经常是大片的黑暗,只能听到喘气声。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在伊拉克当货车司机的美国人(华裔美国人也算美国人的话),被伊拉克人绑架、扣为人质,逼迫他跟美国政府要赎金,形式比较特别,伊拉克人把他放在一口用简易的木板拼成的棺材里,埋在了地里……1个多小时的影片,全在那口憋屈得不能再憋得小棺材里,空间上就很压抑,绑匪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拿到赎金,时间上,也很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