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仪并不是什么尖端科技,当然,它是以尖端理论为指导而出现的仪器,但仪器本身并不复杂。
从好的方面来说,cr是典型的现代科学仪器,使用它和生产它的门槛都很低,任何一名高中生,只要接受几个月的工业或科技训练,就能操作生产或操作使用cr。但是,非得对生物学前沿有相当的认识,才能设计出它来。
没有人能用肉眼看到dna,因此,cr复制dna的方式,完全是通过纸面验算出来的,这个过程,也是要求天才的思维,而非强大的计算能力。
从科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仪器正是最完美的一种仪器。
然而,从反对者的角度来看,这样一台简单的仪器,又如何值得诺贝尔奖呢?大家有千般理由来贬低它。
这也是诺奖的核心问题。有资格得奖的理论和技术太多了,谁拿不到都有可能,谁拿到都有资格。
老谭缓缓点头,却道:“g蛋白偶联受体呢,这个怎么解释?”
“没有证实,诺贝尔奖是不会因此给他的。”老方对诺贝尔奖有点熟悉,知道他们谨慎的尿性,无法证实的理论再漂亮,也不会给予颁奖。
以百年的维度来看,诺奖的这种做派也是有利的,否则,像是以太之类的理论,弄不好就要得奖了。
老谭一只脚踩到了台阶上,道:“你说的到有点意思。”
“肯定啊。不光我这么看,北大和朱院士肯定也是这么想的。”老方笃定的道:“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干嘛莫名其妙的参加这个促进会?还邀请我们参加?无非就是想趁着杨锐被提名的空挡,最大化的给钱吧。真等诺贝尔奖的结果出来了,现在的大好形势就没有了。”
老谭微微点头。
“咱们得串联起来啊。”老方低声道:“朱院士来了,卫生部的安林海也来了,再加上中科院那边,粗粗算一下,今次至少要决定好几千万元的经费。你想想看,以前有这么仓促的搞会议的吗?干什么要折腾到这么几天里。”
“嗯。”
“杨锐今年是拿不到诺贝尔奖的,明年或者后年的希望倒是大了,不过,我看也悬。”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