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梁瑞心里还有一点点小期待,想看看其他人是如何叱喝杨锐的。
想要一口气讹诈一堆领导,这种勇气——梁瑞都有些佩服杨锐了。
“感谢教育部的支持。”杨锐重新站了起来,在梁瑞奇怪的表情下,和他握了握手,道:“如果我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工作,能够拿到诺贝尔奖,教育部的名字,会出现在支持者名单里的,当然,排序是按照支持的金额高低来定的……”
“我们石油部也愿意支持离子通道实验室。”有机灵的,立即跳了出来。
“老苏,做记录。”杨锐回头喊了一声。
“我们铁道部也是有合作的意愿。”
“我是中金的代表,那个,我们也愿意支持中国的第一个诺奖项目。”
今天来到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既是有能力吃肉喝汤的主儿,也都是有能力割肉放血的主。考虑到不放血,自己会有成为王鸿章,张鸿章的风险,放单位的血,自己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诺奖的注脚,众人的选择就很清晰了。
“感谢大家参加离子通道实验室本次的众筹活动,虽然捐助不应该限制多少,但是,考虑到管理成本,以及资助和合作的复杂性,我们暂时不接受10万元以下的单位捐助。”杨锐张口就是一个大数字,在刚刚谈论了600万美元,2000万和1亿美元的注脚下,一点都不令人突兀。
唯有松岛恒,神情茫然的看着这一切,完全跟不上情节发展的速度。
第1239章 新的起跑线
“各位感兴趣的话,下次就请带钱来,当然,如果不愿意捐助,也没有关系,不管做何选择,我都会如实的写成报告,提交上去的。”杨锐与众官员们虚与委蛇的聊了十几分钟,就感觉厌烦了。
他现在其实是不怎么缺经费的,600万美元的经费固然是花的七七八八了,但该买的仪器也都买的差不多了,再做下一阶段,撑死再多600万美元就够用了,人民币的需求更少,实验室的正常经费都绰绰有余,无非就是买点牛眼之类的,再多开些工资和加班费而已。
当然,身处86年的中国,说600万美元就够用,是有些嚣张的,但是,就算是在86年的中国,听说有诺奖临头,600万美元还是很轻易就能要出来的。
杨锐开工g蛋白偶联受体,没人信他能做出来,自然不能得到大笔的赞助,但是,他现在既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将清晰构象都给做出来了,再要继续做下去,那就难了。
这就好像是华为刚开始卖手机,大家不一定看好一样,你的企业虽然大,过去的成绩也好,但开辟新领域总是有风险的,但是,一旦华为的手机做成功了,他再以此拿出来做贷款乃至于上市,投资人都是趋之若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