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6页

而就整个cr技术的衍生价值来说,养活几个集团军的失足妇女都没什么问题。

可以说,cr技术是开创了生物学的新篇章,就像是显微镜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一样,cr技术打开的是dna时代的大门。

不过,遗传工程实验室里,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也就是欧阳仕一个人了。

欧阳仕不仅多次参加过国际会议,他还能看得懂英文的文献,并发表英文的文献,这份本事,在北大的中高端学者身上是普遍的,但是,如果放在全国范围看,却是很难得了。

因此,整个实验室里,最激动的永远是欧阳仕。

他太知道杨锐的厉害了。

如cr技术,大部分的技术员水平的中国研究员,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少部分有点水平的技术员,也不能真的体会到其中的厉害之处。

不管是来自山大的谷强,还是来自其他地方高校的研究员,他们虽然知道自己在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里的做的工作很厉害,但他们还停留在“填补空白”的思路上,总觉得杨锐是在模仿国外的技术,而不能体会到技术的深刻变化。

现在既没有网络论坛,也没有即时通讯软件,就连邮箱都没有,大家的信息来源和见识,局限于周围人,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杨锐此时却没空去谈cr的贡献,摆摆手,道:“不吹嘘,咱们先做工作,工作做好了,成绩自然就有了。欧阳教授,你的这边煮好了。”

“哦,说忘记了。”欧阳仕说着将cr仪的匣子取了出来。

如今的cr仪是经过杨锐改良过的第一版,比之原始版的cr要简单的多,自动断电保护什么的都是有的,基本等同于将煮麻辣烫的工作,简化成了电饭锅煮米饭。

欧阳仕稍微留神一番,做了两个记录,就算是完成了一组实验,并做了记录。

谷强对此更加不屑一顾。

杨锐此时却不理他了,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了欧阳仕的实验桌上。

胚胎的性别鉴定,是他们面临的最后一道大关卡了,而且是他们之前尚未接触过的大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