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语兰刚想点头,却是瞄见了杨锐促狭的笑容,立即说不出话来。
杨锐仰天长啸三声,抱起景语兰,毫不犹豫的返回了卧室。
至于863计划什么的……
现在谁还管它呀。
不过,杨锐终究还是完成了863计划的生物篇的撰写,用了三天时间。
在这三天时间里,杨锐足不出户。
景语兰也陪了杨锐三天时间。
做一流的项目,又有红颜相伴,简直是科研人梦想中的生活。
愉快的心情,也带来了超强的效率。或者说,是景语兰的娇嗔与笑容,促使杨锐更完美更专注的撰写他的发展计划。
比起原版的计划,杨锐撰写的发展计划,完成度更高,可实现性更强,连续性也更高。
不过,在文件袋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后,杨锐却是没有撰写纲要时那么自信了。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是决定了未来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计划,它本身就不是单纯的科技产品,而更像是一次利益分配的博弈。
一方面,国家利益是最先需要保证,也最应该被保证的,另一方面,科学家的利益以及科研单位的利益,则不可避免的牵扯其中。
就像是牛的胚胎移植,如果列入了某项发展计划,自然会得到相应的经费,像是华北畜产品研究所那样的机构,就要想尽办法的让胚胎移植列入计划,然后再抢到它,否则,他们的研究所立即就要陷入经济危机了。
在这一点上,研究所和私营公司是一样的,无非是一个不能破产,一个能破产而已。
从80年代到90年代,再到00年代,不能破产的研究所,个有个的惨法,而大型的研究所,或者说,活的好的研究所,对于各种发展计划的追逐就更迫切了。
因为大型的研究所要养更多的人,做更多的项目才能延续下去,进而发展壮大,而大型研究所的负责人,明显更有游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