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借助新闻发布会之类的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才是招揽人才的正确做法。
杨锐在脑海里迅速过了一遍刘宇庄这个名字,同时分心与之交谈。
相比杨锐的态度,刘宇庄就非常认真了,他很清楚,这就等于是一场面试。
唯一让刘宇庄心有顾虑的是前面的人说过的话:折腾人的地方。
可聊天始终进行的很顺利。
楚怀明回来以后,更是让三个人的谈话有了探讨的色彩。
就在刘宇庄觉得调职易如反掌之际,杨锐突然问道:“如果做一个很紧张的实验,你们愿意加班吗?”
“当然。”楚怀明想都没想的回答。
刘宇庄就想的多了,过了几秒钟才说:“做研究的加班是常态吧。”
“如果是自己做出了突破性的研究,那肯定会不自觉的加班,因为兴奋嘛,不过,如果是常态化的研究加班呢,春节也愿意加班吗?”杨锐问的很仔细。
虽然说,80年代的学者们,还保留着一些战天斗地的精神,但精神是不能当饭吃的,该疲倦的时候会疲倦,该倦怠的时候会倦怠。
做两弹一星的研究者们,背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气运,自然是须臾不敢停怠,但在普通的生物学实验室里,日复一日的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极枯燥的,这种时候,与其说研究者有什么精神大法,不如说是制度和工作惯性维持着他们继续工作。
人体基因组计划是一个庞大而严密的项目,非常重要也非常大胆,但在具体而微的工作中,这是一项堪比码农的超级项目,每一个人体基因的测序归根结底都不太难,天才的大脑用在如何测序和加速测序方面,比如cr,而到了真正测序的一步,全都是繁重的重复性体力活。
杨锐不得不尝试着筛选一些吃苦耐劳的牛们出来。
楚怀明再次毫不迟疑的说:“只要有研究做,加班我乐意。”
刘宇庄再次落后了一些,道:“加班肯定也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