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蕾又向后退了两步。
工装男人脸红到了耳朵上,小声道:“我真不知道。”
“行了,你是来找我的,什么事?”杨锐回去将打了一半的电话给放回了原位。
“啊……那个……我是新通公司的秦强,我……我听说你们有科学数据要处理,我就过来看看。”工装男子依旧红着脸,三十多岁的男人,被当众数落,面子上挂不住再正常不过。
杨锐疑惑的想了一下,然后看向唐教授。
唐集中笑笑,道:“是我打的电话,小秦以前是中科院计算机所的,跟我合作过,现在下海了。”
朝中有人好办事,看杨锐的表情没那么严肃了,秦强的脸也不红了,低眉顺眼的笑着说:“对的,我以前是中科院的,你们要处理的数据,我们公司都能处理,价格还可以比中科院的便宜一些,也能开出来发票。”
“你的公司在哪里?”
“不远,就在中关村。”
杨锐微微点头,然后好奇的打量着秦强。
毫无疑问,这是第一批下海去中关村创业的人了。
或许是因为中关村的创立者是陈春先的缘故,最早在中关村打拼的人,大都来自于中科院。科海公司的创办者陈庆振,京海公司的创办者王洪德,还有联想的创办者柳传志,统统来自中科院。
相比之下,学院路上的大学,在84年的当下,更多的是冷眼旁观中关村的挣扎求存。
在杨锐看来,与其讨论中国的大学与斯坦福的不同,不如说是科学院比大学更穷。
这不仅仅本身的工资少,实际上,就国内目前的体制,中科院和大学的工资水平相差仿佛,重点在于福利的不同。
学校有土地,可以给教师盖房子,学校的规模大,遍之多,可以解决教师子女就业问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大,可以与各单位横向联系,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