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分,这人是怎么考的!”胥岸青瞅着杨锐的名字,心里是各种的纠结,其中滋味,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品咂一二。
忽然,胥岸青推开报纸,站了起来,道:“妈,帮我问一下这个学生考哪个学校,考什么专业的。”
……
第247章 我们的状元
“状元啊,这可是状元,唉,你没见过状元吧,哪天我给带过来,让你沾点文气。”杨山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拿着报纸,站在南湖干休所的食堂们前,见人就打招呼,时不时的还给相熟的人发一张报纸。
干休所的勤务兵就站他身后,按照杨山的要求,不时的运送不同品种的报纸过来。
这些报纸,无一例外的在宣传1983年的全国状元:杨锐同学。
只不过,有的报纸主要宣扬670分的史上第一高分,有的报纸主要宣扬杨锐来自乡镇中学的奋斗史,有的报纸主要宣传杨锐的学习方法……
杨山看到有文化的退休干部,比如老政委老干事什么的,就发宣扬高分之类的报纸,看到大老粗型的退休干部,比如老团长老营长什么,就发宣扬杨锐本事的报纸。
当然,不管发哪一个报纸,末了,杨山同志都要来一句:“这就是我老杨家的种,看到没有?”
平时爱和杨山置气的几个老头儿,今天都没了脾气,拿了报纸,瞅上一眼,连说话的劲儿都没了。
住在南山干休所的老干部,级别什么的都差不多,条件也都差不多,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能比较的也就是家里的子侄了。
杨山的儿子杨峰做了老长时间的乡党委书记,在一众老干部子弟中,算是中等水平,不好不坏,杨山从来没有因此而收获过羡慕。
其实,杨峰就是做到县委书记,干休所的老干部也不羡慕。
但高考状元,却由不得大家不羡慕了。
而且还是全国的高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