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菜要等,一波等一波,还要趁热吃才行,最好是出锅到上桌三分钟内食用最好。
而且需要大客流量来保证食材新鲜,保证厨师工资保证利润率。
为了稳定的客流量,大部分海外中餐厅只开在华人区,基本都是华人客户,这个客户你们比谁都清楚吧,在整个世界中不大的,海外华人数量平摊到各个国家各个地区没什么人的。
我们最终赚的是什么?是当地人的钱啊,你们难道没发现吗?咱们出去后有个盲区啊,总想着去改变别人,让别人来适应咱们的规则。
规则意识啊,这个需要改变,是要咱们去适应人家的规则,想赚人家钱,又不想改变,顾客能满意吗。
必须要快速适应人家的规则,适应人家的生活方式,别想着你不懂就不识货这种意识,人家没必要懂你,客户没必要懂商家,但商家必须要懂客户需求。
首先,要真的让国外客户分辨中餐和国外餐品的区别。
老外大部分聚餐是周末周日,派对有不少,但大多是在家里和一些租用的场地,餐品难道你们没发现披萨居多吗?为什么?因为披萨冷热都能吃啊,不是老外不懂得美食,他们也不是只爱吃披萨吃汉堡这些。
主要是因为这些东西便捷啊,想吃热的回去加热下,不加热也能吃,要记住一点,还是便捷性,老外缺少的是便捷性。
比如米国,除了几个全球知名的洲相对发达点,设施便捷点外,还有其余很多洲啊,那些州的居民区距离超市都可能开车几十分钟。
来回采购的时间很浪费的,而且大部分地区晚上没人的,也是因为地广人稀,简单理解就像以前七十年代咱们国内的一些山村一样,每次去乡镇都有一些距离。
他们大部分有自己家的院子,会种植一些东西,但不可能全的,所以相对复杂的菜系他们不会去做的,更需要的是土豆这种能保存时间久的东西,没事就可以做薯条吃,做炸土豆吃,这种已经是人家的习惯了。
这种区域在国内很少了,但在国外是很多的,乡村生活一直是这些区域的现状,这样的条件下最大的弊端就是便捷性,但这个想要补充是不可能的,首先当地衙门不会拿出一大笔钱在方圆十几公里只有几户人家的地区投入多少设施的,这点要清楚。
我们非要去改变他们来适应咱们的习惯吗?现实吗?
顾客会喜欢吗?不会的,你们知道他们到底喜欢吃什么?根据口味变啊,麦当劳肯德
基的味道在国内和这边一样吗?完全不一样啊,人家懂得变,我们也要变。
火锅麻辣烫为什么能在国外火?首先,火锅底料是一种改变,老外买回家放锅里一放,然后家里有什么都放进去吃,简单啊,但味道肯定没在店里吃的口味好,他们出去逛街,遇到了麻辣烫火锅店就会去吃点,因为菜系全啊。
而且很多火锅店为了老外不习惯用筷子,专门做了那种国内孩子学习用筷子的那种夹子筷,一个小改变,就这么打开了市场的一脚。
但火锅还是不容易打开美食之门,因为大部分老外大多时间是在家里,周六周末一家又去公园之类的玩,他们首先考虑的一定是便捷性的。
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很重要大部分时间在家里或者车里还有户外,所以产品必须围绕这种生活方式展开改变。
比如一名老外来买东西,他在店里吃感觉口味很好,想买点回家和家里人分享,但距离又半小时车程,这时候你给人家一份炒面,一份面条,那么口感一定变,甚至一些热菜放微波炉加热一定会变味。
咱们自己热菜,想要不变味,味道口感最佳一定是放锅里用蒸笼之类蒸一下对吧,那个水蒸气加热的味道是有一点水分在,说白了,保证一定的汤汁,很多菜是需要一些汤底起味的,
如果微波炉加热,汤汁会明显的减少外,还会让食材发硬发干。
炸鸡有什么特性?就是干燥啊,所以放微波炉加热后个感觉口感不会太变,日料这类的比如饭团,寿司,你们想过没有,完全符合了便捷性,和满足了这边人的生活需求,可以买回家和家里人一起吃,晚上不出门,饿了起来吃点这个,周六周日出去玩可以带点这个出去。
这也是我说的,为什么很多中餐店老板最后改行去做日料了,因为生意好啊,可以堂食可以外带,而且日料店的菜系简单,他们把钱花在哪了?装修上,你们开过日料店的应该知道吧,装修费百八十万只能说不贵,
装修的那么好干嘛的?给人一种视觉冲击,然后盘子摆盘都是精心设计过的。
反观咱们的餐厅现在装修费也不少,钱花在哪里了?花错地方了,现在凡是有点档次的中餐厅装修风格都是欧式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西餐厅了,这就像一个老外开个西餐厅按照咱们中式装修做,他以为他装修的很有逼格,但可能装的驴头不对马嘴,要有自己的风格啊。
你们看日料店的风格很明显,那个推拉的日式拉门,那个灯笼,还有服务员的服装,包括进屋用餐换鞋坐在榻榻米上,都在告诉客人这是日料店,来自于r本的。
别说筷子,人家也有筷子,所以筷子已经没法给咱们的美食作为代表性物品了。
我们不能今天看人家日料店赚钱,我们也去开,最后人家万一说不让咱们开了,告咱们侵权或者原材料掐死不给咱们提供了怎么办?比如不给你清酒卖了,你又造不出来怎么办?
是不是又要被人家掐脖子,为什么咱们不能自己先改变先防患于未然,先付出点行动改变和预防呢?
都想着投机取巧赚快钱,不想着自己去打造属于自己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