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沈子卿也在想,他可能是太懦弱,没有勇气去舍弃一生的荣耀,所以拿百姓做搪塞之语,藏住自己害怕从万人敬仰变成祸国殃民、声名狼藉的心。
大火将经纶烧成了一团一团的灰烬,这些令人咋舌的言论他从未让别人发现过。
柳长泽静默的陪着他,直到火苗熄灭,留下袅袅青烟。
回去的路上,倦鸟归林,流云散漫,柳长泽突然说了句:“老师想要的事情,我都会做到的。”
沈子卿闻言摇头,叹了口气:“你听话点,我就谢天谢地了。”
很多年后,咸和新政第一次提出,和他最初的想法已经截然不同,许多他无法解答的问题,都被柳长泽化解了,并且取其精魄,融会贯通,可是糟粕也如同附骨之疽,如影随形。
而他敏锐的捕捉到了那些隐藏的弊病,所以他笔伐口诛,甚至因为几点微不足道的相似,像被窥见了阴暗内心般,变本加厉的抵制……
可出自王荆公的那一句“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怎么会出现在咸和新政里面呢……
那分明是他已经烧掉的孤本。
他在死前看到奏折的那一天,才明白,是他害了柳长泽。
才明白,霍乱天下的人,是他。
只是他已身罹重病,无力回天,他懦弱的躲避着,不敢去承受这一切。他想要小侯爷长乐无忧,却害他走上这条孤寂的路,他想要盛世长安,却害的外戚干政,民不聊生……
而现在,他有两全法了吗?
柳长泽愣住了。
有些读过的诗书,是刻在血液里的,分散在你的习惯里,表达里,气质里,你甚至不知道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