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免陈平安恼羞成怒,伤到自家姑娘。

这时候听到余妈妈的话,大家纷纷点头。

大伯娘:“笙儿,咱余家虽然不富裕,但也没有让自家姑娘被人这么欺负的道理,你别怕,伯娘和你的几个哥哥,都为你撑腰。”

二伯娘:“是啊笙儿,咱们这就回家,然后去找大队长和村支书他们来评评理,让陈平安这个搞破鞋的坏小子被公安抓起来劳改。”

“就是,咱们余家人可不是这么好欺负的,要是他们不给个交代,咱们就去村里,县里,告他们。”

“……”

余家人七嘴八舌的给余笙出主意。

余笙看着这一张张瘦弱的脸庞,心里五味杂陈。

这年代,家家户户都吃不饱穿不暖。

在原主的记忆里,余家的叔伯们,在余爸爸去世后,不是没有帮助过她的家人。

可是,短时间的帮助还可以,时间长了谁也没有那么多精力。

生在这个年代,讲究的是‘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

所以叔伯们家中也养了最少四个以上的孩子,有的更是有七八个。

不论是穿衣吃饭,还是男孩子们上学读书。

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后来,余妈妈死去之后,哥哥们没了生活来源。

叔伯们虽然同情,可自家都已经无米开锅了,还能怎么着?

再加上紧随而来的天灾,就更没有人去管余笙家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