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此次皇太孙妃大选将五十余位官家小姐的名字递到礼部,只是可惜昭明太子妃和信宁公主早已有了决定,要让那些想要借此成为外戚再进一步的人愿望落空。
听母亲这般说起,黛玉思索着问:“因为徐家伯父是昔日追随昭明太子的旧臣,昭明太子妃和信宁公主担心未来的皇太孙妃与她们不是一条心的,于是必须要从旧臣的家眷中选出皇太孙妃,而明姐姐是唯一适合的人。”
贾敏才欣慰地点点头:“正是这理。”
于情于理,郁明都是最合适的太孙妃人选。
钦天监选出的黄道吉日是明年开春,礼部便马不停蹄地筹备着太孙与太孙妃大婚诸事,宫中的礼仪女官也来到徐府教导郁明大婚礼节。
而宝钗也入宫参选女官,三日后在宫门外公布了入选女官榜单;宝钗榜上有名,却并非为公主郡主伴读的伴读女官,而被调去宫中史籍司做掌籍女官。
说来这还有一段缘由。
昔日甄贵妃与文妃相争,宫中女官宫眷皆为其二人党羽;如今两人皆因谋逆案被牵连,与她们相关的人自是不可再用,诸多女官或是受诛或是被遣。因此便借此次选伴读女官之由,也将其他宫位女官选入。
史籍司的司籍女官见宝钗饱读诗书学识不俗,便选她做了史籍司的掌籍。
于宝钗而言,这也是一桩幸事。
薛姨妈欢喜,便取了银子办了几桌酒席给女儿一庆,请了贾家的太太奶奶姑娘们喝酒,也邀从前曾与宝钗一起玩的史家大姑娘湘云以及林家姊妹。
由此嫣玉才知晓了宝钗入选女官,心里顿时舒了一口气。
宝钗做了掌籍女官,待出宫也需三年后;到时候黛玉也早已和史瑾成亲,再见面的机会也只会越来越少。
便是警幻仙姑还有什么坏主意,毕竟神锳侍者本尊都已经身在宫中,谅她也搞不出什么大花样。
所以她们姊妹也是欢喜地去了薛家的庆宴,真心实意地为宝钗入选而高兴。
在酒席上吃了两盅酒,嫣玉觉得酒意上头,就借口净手出去廊上消酒,恰好遥遥看见宝玉和宝钗在廊后月门下说着话。
嫣玉倚在廊下细听,就听见他们正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