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形象,网站还使用了颜色和刻度来表示。
在中元节当天中午,购买通道刚刚开放时,只有零星的几个人,整个火箭只有底层一点点的绿色刻度。
看到只有这点,丁益辉有点失望,却又有一点点的解脱之心。
没有人买……或许也不错?
天河之灯如此火爆,带给丁益辉的,其实并不仅仅是成就感,还有无法纾解的压力。
中元节之夜,四列“地月列车”一共满载40万颗卫星,发射到太空中。
五天之后,四列“地月列车”将会把“天河之灯”一分为四,分成四个轨道,在几千公里的中地球轨道运转,让中国境内绝大多数的地点,可以在夜晚的固定时间看到“天河之灯”。
而这四列“地月列车”上,载着投影设备,可以在经过固定地点时,向大气层投射出预设好的图像。
这一切,可以说和当初丁益辉他们设想的模式完全不同。
和丁益辉的设想相比,这种模式仅仅是简化又简化的版本,因为这些都是懒神学院提供的帮助,而真正想要丁益辉实现自己的设想,很简单——自己来做!
想象和实现之间,是远比马里纳海沟还巨大的鸿沟。
问题是,迄今为止,星辉航天其实并没有这些技术,这四列“地月列车”和40万颗卫星,是懒神学院和熊孩子科技“赞助”的,这是赞助,也是最后通牒。
丁益辉不能拿出来相关的技术,那就只能继续按照这个模式来运行。
而就算是一直运行下去,也只有40万颗卫星给他们缓冲。
在这40万颗卫星卖光之后,将会无以为继。
而那时候,如果星辉航天还不能自己生产和制造卫星,不能提供更好的解决办法……
“那么就算是你们的这一课不及格了。”这是南冥的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