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所谓的结盟、所谓的投靠,大多数时候都是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一种妥协而已。
林如海道:“这等招揽人心的法子虽好,但是砾亲王府到底自身实力弱了些,恐怕还不足以一争。”
贾赦却并不这样认为:“且等着吧,皇上会让渡部分实力给砾亲王府。而且,今日砾亲王这谏言亦是一石二鸟:不但向北疆候府施了恩;还在皇上面前得了好感。经此一事,皇上定会认为司徒砾仁慈公允。”
剩下的一半贾赦没说,若是太子今日说了同样的话,估计在致和帝眼里就是招揽人心了。盖因太子在致和帝眼里是需要提防的;司徒砾在致和帝眼里却是没有威胁的。
林如海和贾敬便沉默了,站在致和帝的角度,现在最需要制衡的其实是东宫。
关于第一路巡边队伍回京的事就这么暂且放下了,便如司徒砾谏言一样,关于北疆、山东两地巡按的结果交入户部整理汇总,陈昌暂时留在京城,等其他巡边队伍回京之后,一并处置。
又过了大半月,宋安才接到了陈留传回的信。
黄河因含泥沙太大,在本朝时候部分河道已经成了地上悬河,若是决堤,后果不堪设想。宋安自任工部尚书以来,每年所提的预算里面皆有治理黄河一项。
可是以前周骏誉做户部尚书,一面做假账,贪税银;一面吃空饷,贪军费,却年年喊着税赋入不敷出,户部也缺银两。给工部所拨款项都只够要紧工程修修补补,并不能够大修整。
开封陈留一带古来便是黄泛区,这些年更是每每到了汛期都提心吊胆。今年好不容易朝廷下令大修河防,招募民伕也给工钱,当地百姓个个踊跃,很快便召齐了民伕队伍,又有工部下派的工匠监督,很快便开了工。
因修河堤是关系当地百姓身家性命的大事,其实有百姓自发监督工程,是不容易被破坏的。
偏偏宋安再派了人南下巡视河工时,发现在黄河堤最薄弱的陈留一代,有一段工程偷工减料。不但如此,这一段工程还有人故意在地基里面填了草木。
这简直是丧心病狂,赤|裸|裸的害命!
草木填埋在地基下面,上面再覆土,其上砌筑工程,刚开始是瞧不出什么的。但是久而久之,草木腐烂,地基塌陷,上面砌筑的河堤便容易开裂。别说洪水了,就是汛期来了,这一段只怕都抵挡不住,造成决堤。
查到有人蓄意破坏之后,工部官员们吓得魂飞魄散,一面想办法补救,一面快马将讯息报回京城。
宋安得了消息,趁着去户部请拨款的时候,对林如海道:“我知道贾世子在孝期不便打扰,但林尚书千万替我将话带到。大恩不言谢,我宋安记得世子的恩德。他不但救了黄河沿岸许多百姓,也救了宋某家小。”
黄河沿岸的河堤宋安一向极为重视,哪怕没钱大修,也每年皆有加固。若是普通偷工减料,未必就会决堤了;这等蓄意破坏乃是冲着必然决堤去的。到时候不但破了钦天监五官保章正的预言,还能拉下一位工部尚书呢。
也是一石二鸟之计。
第62章
林如海听到宋安所言之事, 心中也泛起一股不适。为了一己之私置天下苍生于不顾,这样的人一旦权倾天下,自己不也成了蝼蚁一样么?果然如贾赦所言,所有人都不是在替他人拼命, 而是在自救。
“宋尚书放心, 此言我一定带到。”林如海道:“想来大内兄此举也不是为了宋尚书道谢。我们皆只需问心无愧便好。”
宋安点了点头, 办完公事便直接去了上书房。
有人蓄意破坏河防工程的事, 自查出来之后, 陈留百姓都愤慨了, 不但加强了自发巡逻, 还开始自发调查, 此事必然瞒不住。这些事迟早传入京城, 宋安索性先将此事捅到御前。
致和帝听完宋安的禀报,也气得捏紧茶杯许久不说话, 半晌才道:“朕知道了, 宋尚书有何要求?”
如果只是求财,修筑大型工程有人偷工减料是常事;但是蓄意破坏只有可能是害人。所以此事是有人针对宋安, 还是当地做工的有人要寻仇?
宋安不知道致和帝从中听出了什么,不过致和帝这么问,宋安便大大方方的提了要求,要人!
宋安道:“皇上, 这是陈留一地查出了此事, 去岁工部得到的批款多,许多地方皆在修建大工程,臣以为小心驶得万年船, 须得多派监工才好。但是经此一事, 地方的监工, 臣不放心。然,工部已经派出了许多人手监察各地工事,人手不足,臣请朝廷派监工到地方。”
朝廷去岁从各部院抽掉了人手巡边,便是龙禁尉都派出了好些,论人手也是紧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