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样势必要有自己的固定车间,才可以做到。”宋锦皱眉思索道,“而这也会带来成本的急剧上升。”
“我不是咱们现在这种模式有问题哈。现在的模式其实挺好的,灵活、成本小。”老杨谨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产能不够集中,过于依赖时节。假如正好接到一个大订单,撞上了农忙,那就很难搞。而且站在我采购的立场,只有量大,我和原料商这边才有更大的议价空间。现在很多厂家其实为了生存,也开始注重内销了。如果我们的需求大,一些外销的面料,我完全可以拿到更大的量,甚至还可以定制。”
宋锦对严如玉道:“老杨说的,是对的。”
严如玉也点头,她们都知道他说得对。去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拿的布料都是外销剩下的,就那么几匹,做了之后根本补不到货。不然,销量应该还能高上不少。
“当然,我也不是说现在立刻就要建厂。”老杨笑了笑,“也不能一口就吃成个胖子,小心撑死。”
“不错,所以这个也要作为未来的方向。”严如玉颔首。
她们大费周章的开家公司,并不只是想和去年一样,卖个一万顶帽子就觉得足够。要这样的话,和去年那样运作不就行了嘛,何必搞这么大的阵仗?
还有一个关键——
“咱们现在这个时代,你要是不进步,停留在原地,可能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去。”宋锦略有些焦灼感,是那种感觉自己处于浪潮之中的紧张,“所以,最大的关键其实是订单!”
只有订单多了,他们才有本钱去做下一步,再计划下下步。
她向他们分析现在的销售形势:“陵水市的批发市场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源,当然不能丢,后续还需要继续去拓展新的客户。但如果一直把范围局限在那儿的话,那短时间之内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