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周琮都不够格,?剩下的几个皇子更别提了。个个志大才疏,更是非嫡非长,要是将皇位传给他们中一人,?难免其他人会不服,到底又是一场震荡。

此时,?有官员提出,不要忘了还在城外驻扎的前太子周琮。

众人无不恍然大悟,如今就算将皇位传给了晋安帝的其他儿子,?城外的周琮就能善罢甘休、俯首称臣?

如今朝中可有能抵挡周琮的将领、兵士?

众人相互对视,不由面面相觑。

皇太子早晚会破城进来的,如今讨论谁承嗣未免过于可笑,再说若真论正统,谁能比过周琮,人家到底是嫡长子,殊不知老皇帝到死都没有废除皇后。

当然,决议中不免存在反对的声音,剩下几个皇子的外家无不上窜下跳,一意拿礼法说事。

周琮起兵造反,乃乱臣贼子,不配称帝!否则祖宗不宁,礼法难全!

但这些说法全部被阁老重臣忽视,毕竟他们可没和剩下的皇子沾亲带故,谁坐上皇位对他们的影响不大,又不会给自己加官晋爵。

再说,当初皇太子礼仪仁孝,文才武功无不斐然,又有平定边关开疆辟土的绝世之功,谁知当初骤然身死边关,朝中谁人不知事有蹊跷,但事关争储,又隐约透漏着圣上的意思,故除了东宫属臣,谁都不敢贸然进言。

如今,太子未死,而晋安帝于自己寝宫病逝,与太子无关,那太子就算不上弑父,登基自然算得上名正言顺。

一番商量之下,朝臣大多赞成周琮继位,毕竟周琮有明君之相,说不定可开创千古盛世,到时君臣相得,不免会成就一番佳话,流芳百世。

文人爱名,自古如此。

于是,不等周琮下令攻城,朝中文武百官自打开了城门迎接周琮登基。

当初不敢为周琮进一言的文武重臣,此时皆一副舍你其谁的理所当然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