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舞者本人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其实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应该是对自己要表演的那支舞蹈的理解。
从理解、沉浸开始,舞者就不该再是自己,而是舞蹈故事中的角色,上了舞台,就该将角色的一切完全释放出来,而不是时时刻刻思索着自己、思索着动作、思索着别人的反应想法
苏晚晚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否能给珍胜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帮助,只看她听自己说完以后始终保持一副思考的神色不再说话了。
她也不出声打扰对方,只是在一起进浴室时对方差点撞到门框时随手拉了对方一把。
又是默契的沉默。
这种沉默不再是冷场的尴尬,而是知道有彼此陪伴的安心感,是一种舒适的安静。
当天晚上,苏晚晚再一次梦到了不太好的事情,醒来后依旧不记得了。
沉淀在心头的悲伤却有加重的迹象。
好在到教室后,有金秀丽这个吃货分享美食,还有八卦小能手郑孝雅分享最新“日记本情侣”咨询,让苏晚晚的心情得到好转。
芭蕾舞教室里,珍胜按照老师的指导认真训练着。她知道隔着几个人的位置,素熙正一次又一次向她投来注视的目光,可是珍胜一次也没有回应。
此时她的心情不再是像昨天那样一味的愤恨,而是在思索昨晚苏晚晚说的话。
昨晚洗澡后回到房间,珍胜没有急着睡觉,而是在听歌。
宿舍里条件有限,没办法让她及时观看知名演员的表演,所以她选择了去听一些经久不衰的老歌,试图从中发现与演戏、跳舞相通的“感情演绎法”。
听歌听到睡着,第二天醒来身体有些熬夜过后的疲倦感,可珍胜却感觉自己大脑比平时更加清晰。
仿佛有一层一直阻挡着她的薄膜在被一点点摸索到。
珍胜想,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