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阁老一听急了,“全国上下这么多的百姓,这如何使得?”

“自然使得,因为国库的税收可以从商业里出。”苏妤计划的很好,“百姓富足之后,商业必然活跃,税收在这里边走,合情合理。”

“可是商的经营不是谁都会的。”朱修提出来,“脑子好用的都来读书了,没人看得起末等的商。”

“那是现有国法打压的,商也不是不劳而获的事儿,相反要运用他们的智慧,日复一日的努力,才有的厚积薄发的结果。不应该受到各种的限制,而是应当受到鼓励,尤其是纳税的大户,应受礼遇。”

第986章 疏忽

苏妤的话对士农工商的商而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让那些饱受压榨的商人在听问后,直接是涕泪横流,泪奔在自家店前。

别看在平头百姓面前他们还挺好的,可是在这个奠定基础的商末之下,都有着各自不好说的难言之痛,甚至比不上自家种地的兄弟,走到哪里都是下等人。

甚至比大户人家的奴婢都不如,无论见了谁都要叫上一声爷,不管赚不赚钱他们都是孙子辈儿的。

和上千年后的时代不同,可能是应了那句老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过这个时期的孙子不好当,用命如草芥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说起来都是罄竹难书的事儿,谁能理解他们?

在大月城的一个不大的家里,有一家子是嫡庶两子,本不受重视的庶子靠经商养活着一家子,寒来暑往一年多,究竟吃了多少苦头他不知,那艳阳高照的日子里,他如同被烤熟的地瓜,在倾盆大雨之下,落汤鸡一般的他才能回家,一碗生姜水灌下去保持着别感冒,因为接下来的日子他得养家。供养着老人的同时还有那久考不中的哥哥。

这年头生活有多苦,若不是他善于经营着小买卖,多少人在挨冷受冻当中度过,偏偏嫡子的哥哥什么都不做还三妻四妾的养着,他这弟弟累折了腰的供养着也没得好,还一家子受着白眼,甚至常常欺负他们是庶出,还有着一个不体面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