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谁知道了,反正我一件衣服能穿几年,缝缝补补又是几年。”一个村里年轻的妇人这么说着,引起大家一阵哄笑。
苏妤惊讶得听着这些话,要知道那可是个年轻的小妇人,可不是五六十岁的老太婆。正是爱美爱俏的年纪,能说出这番话来当真让人触目惊心。
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是什么夺了她的爱美之心?
淳朴永远是件好事儿,可是淳朴过了头呢?百姓不去想创造物质活跃经济,也不爱接受新鲜的事物,只有一件衣服穿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了。
苏妤去了苏二娘那里才发现这个女人不单是嘴厉害,也有着一副好活计,纺纱织布刺绣样样会,差的就是一个精湛了。
对于这样的人好指点,而且她家里的用具也全。只是看着她染出的布料的确是颜色不好看,不红不黄的色泽枯旧。苏妤询问着,“你的红花饼是怎么做的。”
“我在外边买的。”
苏妤听着摇了摇头,“难怪色泽不正,回头你自己做红花饼。最好去摘那些带露水的红花,捣烂之后用用水淘洗,然后装入布袋里拧干去黄汁再次捣乱,再用发酵的淘米水进行淘洗,拧去枝汁后用青蒿覆盖一个晚上,在捏成薄饼,阴干之后收藏好,日后你调色都用得着。”
苏二娘一听这话连连点头,得到了指点之后急忙让他的相公打来了后院的杏,陪着笑脸的说道:“回头我做成了,一定好好谢谢你。”
说完又去张罗着中饭,并嘱咐着她的相公出去买好酒好菜。
可是三郎却深深的看了苏妤一眼,显然看出来是有话要说的。苏妤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连忙推脱了苏二娘的好意。
两个人从东头回来,三郎手里拿着一筐的杏。在路过他家的时候驻足看了看,两个哥哥正在打扫着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