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页

罪证 未见山海 795 字 2022-10-30

董局抬头看了这个年轻人好几眼,当初压下他做刑侦队长,自己也是顶着了不小的压力。

“长言,你来宛城工作,这是第几年了。”

“第三年。”

“都三年了。”

沈长言忙着填写资料,也没抬头,但是语气里轻微带着些笑,“来了也没替您分忧解难,没做成几件大事,倒是叫人失望了。”

“这是哪里的话。”董局说,“当初你大学毕业,要下分到地方公安来历练,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抢着要。”

来宛城是沈长言自己的选择,也和董局没有太大的关系,许是祖籍在这个地方的缘故,所以沈父也并未阻拦过他。

“现在调查技术有限,案情排查难度大,你能做到这个地步,我也已经很满意了。”

“董局不必说这些话来宽我的心。”最后一笔落下,沈长言把手里填好资料交到对方手上,“从接手刑侦队开始,我带领的队伍,破案率连百分之六十都很难达到,当初风风光光的下来,您也力排众议的把我安插在了这样重要的一个位置,可是我这样成绩实在是拿不出手。”

“你们刑侦的难度,你办案的态度,这些我都是清楚,在上头要求的破案率重压之下,你能扛住压力认真对待每一件重案,这一点也十分不容易,说实在的,这话我不知道怎么和你说,所以每次只能点到为止,但是我个人的想法和你一样,我们局里分配的指标,破案率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做警察的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要拿一个无辜之人一生的清白,当做往前的勋章来贴在我们自己的身上。”

董局是长辈,也是沈长言出入社会之后遇到的第一个引路人。

无疑,对方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师,和自己处事办案的方式和思路简直不谋而合。

破案率的重压,和当前每一个人的岗位、职务都息息相关,按理像沈长言这样来了三年都没做出什么大成绩来的人,应该早就要被替换下去。

但是他为什么还坐在这个地方,这其中的道理和门路,沈长言自己心里也明白。

注重证据,但又无法掌握证据,总不能全靠自己的臆测和想象就指挥抓人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