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粮食同样也是陆四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北京一带大顺军云集十数万人,每天吃喝消耗的粮草那可是吓人的很,仅靠淮扬地区北输及当地不多的粮食肯定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入京之后陆四首先要做的就是重建大顺的中央政权、地方政权,恢复民生,安定百姓,让已经残破不堪的北方重新焕发生机,从而能够为大顺政权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其次就是用着手“开源”。
“开源”有买与抢两个手段。
从时间效力上讲,抢无疑比买来得更快,所以怎么抢,抢谁就成了当务之急。
抢的对象基本达成共识,一是南明朱家,二是漠南蒙古。
准确说是南明朱家的大米,漠南蒙古的牛羊。
那么,陆四进京后,大顺“对外”就要形成三个集团方向。
第一,是负责对南明朱家的集团;
第二,是负责防御大西军的集团;
第三,是出塞扫荡漠南蒙古的集团。
主次关系上,陆四定下南明先,蒙古次,大西再次的顺序。
在这个方案下,刘体纯第二军并新编忠贞营即刻赶至河南参与对清阿济格集团的围堵。
第二军所辖的是第十一镇辛思忠部、第十二镇赵忠义部,两镇一支是原顺军西路军的精锐,一支是以从山东西进的原淮军旗牌、重甲扩充改编而来,战斗力较高。昨日攻坚之战,两镇合计歼敌三千余,伤亡一千余。
第二军提督刘体纯接到的军令是参与“围堵”而不是“封堵”,表明围歼清军多尔衮集团后,大顺的战略态势已经完全铺开,整体形成了对清军阿济格集团的绝对优势,所以现在就要加强局部对阿济格集团的优势,不仅要让阿济格不得北返,更要将其围堵在南阳、荆襄地区。
只要河南兵团能够阻住阿济格北进,随着满洲“中央”覆灭消息的传出,阿济格集团很有可能会分崩离析,根本不必军事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