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他这么想,三月十五日,从天下三千多考生中层层筛选出来的最后三百零五名中试举子翻开殿试题目,也看到了和他心中所思差相仿佛的题目:
朝中先有“厚商利农”、“以农为本、以商为末”两种说法,而后又有汉中府建经济园兴工商以惠农。试问当今朝中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养民安民,富国兴农。
满殿考生都据案读题,一声不出,唯独殿角一处不显眼的书桌前,宋晓紧握着笔杆,胸膛剧烈起伏:汉中经济园、厚工商以利农……这不是我弟弟做的么?
第212章
“臣对:臣闻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归心于农……王法必本于农。”
“臣闻农者, 天下之本也, 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行抑末之术,以驱游民……”
内阁、两院、六部九卿诸位读卷官皆坐在文华殿侧殿, 翻阅着分到手头的考卷。
这场考试题目正是是朝廷议论已久的理财之政,满京乃致天下文人都听过“重农”与“重商”两派之争;后又有庶吉士印了力持“工商皆本”宋桓文集四处散发;是以不论考生们偏向哪一派,倒都已读了不少支持其理论的文章, 答出的对策亦是言之有物。
只是……如今天下之势、圣上之心, 已不在重本抑末之政上了。
考官们将那些只重农桑衣食之本, 为将百姓众导回田地而欲使朝廷立法抑商的文章都压在了下方,而将更适合如今朝廷所需的安民富民之法往前排了排——
如今京里正兴建“经济园”, 汉中府“以工资农, 以商厚工”, 变末富为本富的事业做得也正成功, 宋时又挟三元的重名,是以如今文人的眼光渐开, 已不满足于“重农本”之说, 呈上的对策中也有许多受《国富论》影响的。
“夫工, 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更多的答卷已把重点从单纯的以农桑为本中放开, 看到了兴工、通商以至富安天下的可能——“财者,民之心也,财散则民聚。民者,邦之本业,本固则邦宁”。为此正当省征发、轻关市、兴工业,开资财之源,藏富于民……
一篇篇有文采、有见地、切实可行的文章被考官分到了书案另一侧,预备评入二甲。
李阁老一面挑文章一面笑着说:“只怪之前朝上论农商本末论得太多,又有宋、桓二人的《国富论》在市面上流行,就如同考试前透了题目似的。今科殿试佳作太多,老夫都要挑花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