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奥斯卡比之他获奖的那一届,竞争明显更加激烈。
不说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了,詹姆斯·弗兰科与玛格特·罗比的最佳男主角与最佳女主角,也一点都不占据优势。
曾经的时候,希斯·莱杰的死亡是能够获奖的最大因素,死亡的力量是极其震撼的,谁也不会跟逝者去计较和争夺,况且那也只是绰号尊老爱幼奖的最佳配角小金人,颁发给死去的希斯·莱杰,恰恰符合这一奖项的精神。
现在的詹姆斯·弗兰科虽然没有那样特殊的优势,申报的奖项也变成了最佳男主角,但也不是没有获得提名的几率,毕竟影片不再是被学院派非常歧视的漫画改编电影,而成了备受媒体和专人认识好评的黑色犯罪写实电影。
这些都有助于詹姆斯·弗兰科拿到提名,不过想要得奖,面对马修·麦康纳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
玛格特·罗比的情况与詹姆斯·弗兰科类似,角色前后的不同尤其是那种奇特的心理变化,用很多专业评价来说,那就是被她演绎的出神入化,或许拿到提名不难,获奖的话,凯特·布兰切特、桑德拉·布洛克和艾米·亚当斯,哪个都比她优势大。
好在形势对《黑暗之城》比较不利,墨菲曾经计划,等到快到颁奖季的时候,继续挑动强硬的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没想到变化远比计划快,好莱坞中国大剧院枪击案的发生,导致那位大主教阁下野心皱起,使得天主教有意图谋好莱坞……
站在疯狂浪尖上的他和《黑暗之城》,被动的成为了天主教攻击的好莱坞的代表。
从社会舆论的角度上来说,这不是好事,但从好莱坞内部来说,这绝对不是坏事。
詹姆斯·弗兰科和玛格特·罗比的奖项,谁也没法保证,caa和二十世纪福克斯首先要保障的就是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
在好莱坞媒体疯狂炒作天主教丑闻的情况下,墨菲准备再往里面加一把火。
第728章 墨菲的社会责任感
自从中世纪开始,天主教内部就诞生了太多的丑闻,随着进入文明社会,这些丑闻看似是少了许多,但遮盖在教会庞大势力下面的,还有许多见不得光的龌龊,随着媒体将盖在上面的外衣揭开,在美国这片自由主义泛滥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批判天主教会的舆论浪潮。
这股浪潮来的似乎很突然,但幕后的推手准备充分,而且力量庞大,能直接干预众多媒体,在媒体方面的话语权,绝不是美国的天主教势力能够比拟的。
任何话题总有一定的时效性,对于美国这种国家来说,有相当多的人从来不去影院看电影,但标榜自己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却寥寥无几。
宗教远比电影的话题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