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页

女记者故意做出一副略微吃惊的表情,“你们这么有信心。”

墨菲点了点头,“当然,否则我们也不会投入如此的巨额资金。”

“现在来看,你们是成功了。”女记者笑了笑,说道,“你知道《黑暗之城》的观众口碑非常好,甚至很多人称影片是神作吗?”

“嗯……”墨菲当然知道,“听说过一些。”

听到墨菲如此说,女记者马上问道,“你平时看你拍的电影的一些评论吗?看的话,有什么想法?”

“我不怎么看影片的相关评论。”

有些时候,睁着眼睛说假话完全是为了宣传的需要,墨菲连想都没有想,就说道,“我很早以前就学到,不要读夸奖你的评论文章,也不要读批评你的文章。基本上,我不太读我的影片的评论文章,因为人总是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导演来说,一些评论其实是很可怕的,一旦你受到了影响,拍摄下一部影片时可能就会做出改变,但这种改变的后果往往是很可怕的。”

女记者追问道,“包括职业影评人的文章吗?”

“是的。”墨菲依然点头,“你不得不承认,评论和电影有时候是完全脱离的。”

这些当然不是真话,他有时候也会陪盖尔·加朵看好评,还有一些例如罗杰·艾伯特或者肯尼斯·图兰这类著名影评人的文章,不过这些文章都是看看而已,根本不会往心里去,这一点可以说非常重要。

影评人们欣赏他的风格是一回事,把他们的所谓的指点和分析当成电影圣经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有一件事,即便是罗杰·艾伯特都无法否认,哪怕是好莱坞第四流乃至是第五流的导演,在电影制作方面,也要比任何影评人更加专业。

某一些事情,墨菲从来不会明说,心中却非常清楚,仅仅北美一个地区,好莱坞电影就有超过一亿五千万的观众和六百个电影评论员,对于他这样一个商业片导演来说,其中那一部分人会真正为影片买单,可谓一目了然。

坦白地讲,受到影评人的欢迎和吹捧,一方面有公关因素在内,墨菲从来不否认这一点,斯坦顿工作室每年在这方面的开支有数百万美元;另一方面,就是墨菲选择的这种风格,正好对了相当多影评人的胃口。

当然,这种事情他自己清楚就足够了,肯定不会对媒体记者讲。

“那你很喜欢现在这份工作?”女记者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