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首映大厅里面,掌声响起的相当热烈,周围的人纷纷向墨菲发出祝贺,墨菲也不断的微笑回应。
靠后几排的位置,《好莱坞报道者》的专栏影评人托德·麦卡锡也在站起来鼓掌,这部影片深沉压抑,尤其重注对于人物心理层面的刻画,几个重要角色的形象显得特别饱满,转折冲突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深刻的探讨了人性黑暗的那一面,其中还包含了政治、理念、法律、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映射,堪称难得的佳作。
唯一遗憾的是,影片的故事稍微有点老套,不像《消失的爱人》的转折那样出彩。
但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比起墨菲·斯坦顿上一部的《华尔街之狼》要精彩的多。
在他左手边三个位置,来自《洛杉矶时报》的影评人肯尼斯·图兰鼓掌之后很快坐下,趁着刚刚看过影片记忆比较清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快速写着重点词汇,脑袋里面全是关于这部影片的内容。
他首先写下的是角色,有成功的角色影片无疑成功了一半,亨利·卡维尔饰演的克里斯·丹恩的心路历程看起来让人心酸,也恰如其分的反映了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的过程,这个角色无疑塑造的很成功,但主角的成功之外,反派也同样毫不逊色。
雷纳是个信仰坚定的人,甚至愿意为自己的理念现身,他不是传统的坏蛋,有独特的逻辑和理想抱负……
以他为首的组织设定的相当有趣,这些家伙看上去一点都不坏,却相当的疯狂。
比如拯救纽约。
毫无疑问,无论是现实中的纽约,还是影片中的纽约,漫漫黑夜中都充满了罪恶,需要用新的秩序进行洗涤,但这一切不可能建立在毁灭的基础上,何况雷纳并不是视一座城市是否已经到达了无可救药的地步,而是以他自身的标准来裁定。
换句话说,雷纳的组织自认为是上帝,享有裁决一座城市生死的最高权力,而裁定的标准都是它们自己定的!到这里,可以看出克里斯·丹恩拯救纽约是对社会价值的最大挖掘,雷纳及其所代表的组织为了自身的存在而忽视社会的客观存在,同样是在这座城市中长大,并且被这座城市深深伤害过的克里斯·丹恩却因为理念的不同,成为了纽约的维护者。
对于整部《混乱之城》而言,符合墨菲·斯坦顿一贯的制作风格,肯尼斯·图兰轻易就能看出,影片的内容性和思想性绝对是商业片中的翘楚!
而且,片中大量的对话和最后的结尾,似乎也为后续的续作埋下了伏笔,由这种情况看,整个故事应该只是讲述了一个开头而已。
肯尼斯·图兰很想看看,后面的故事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墨菲·斯坦顿会带来什么样的杰作?
随着影片散场,大批的影迷纷纷涌出影厅,埃德蒙·普林斯顿和德克也不例外,他们离开影院后没有回家,而是像之前约定的那样,直接进了附近的一家酒吧。
“这部电影主要是讲述克里斯·丹恩成长的过程,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他日后作暗夜行者拯救纽约这座城市,而是他在开头跟随雷纳学习格斗忍术以及战胜克服恐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