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力!大卫!海伦!”
墨菲立即把自己最重要的三个助手喊了过来,直接说道,“我要最后给黑暗一个定格镜头!”
菲力·拉舍尔想了想,说道,“可以,我这就去布置。”
随后,墨菲又跟大卫·罗比和海伦娜·埃斯波拉交待了几句,这两个人也紧急去布置了,直到近一个小时之后,拍摄才再次开始。
或许是相隔时间有些长的关系,亨利·卡维尔的表演状态出现了起伏,连续ng了三次之后,墨菲才拿到想要的定格镜头,拍摄也就此结束。
宣布拍摄结束之后,墨菲没有去管剧组其他人,再次回放,反复观看刚刚拍摄的镜头,镜头的最后定格在了隐约透射着几分诡异光线的黑暗当中。
墨菲用的定格镜头,能够在一瞬间把运动着的画面静止,把画面定格在某一,动作的刹那间“凝结”,显示宛若雕塑的静态美,用以突出或渲染某一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
这种手法在好莱坞电影制作中不算罕见,因为定格镜头通常是在某一个叙事语境中,定格镜头所表达的是某个场面的自我指涉,无形中会增加观影人对某一个画面的印象,由动到静的转换,借此点题更加能带给观众遐想的空间。
像是这种定格镜头,完全可以用后期剪辑软件来实现,但那样的效果比不上直接拍摄,尤其墨菲刚刚用于拍摄的还是使用胶片的iax摄像机,胶片的定格镜头,最好的获取方式还是用拍摄来呈现。
就像墨菲做的这样,定格镜头通常用于影片的开头或者结尾,他之所以想到使用定格镜头完成最后一个镜头的拍摄,还是在刚刚想到了曾经看过的那部《末路狂花》,这部影片最后的定格镜头给了他非常深刻的印象。
《末路狂花》结尾的镜头可谓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定格镜头,影片最后是两位女性主角开车开向大峡谷自杀,采用这一个结尾,汽车行驶的动作镜头作静帧处理,从而留给观众的最后印象是车在空中行驶,虽然不符合普遍的物理规律,但是可以避免观看可怕的死亡结局,反而留给观众浪漫、遐想的空间,示意她们通往自由的道路,用女性的解放来抗衡一个男权主导的世界。
这样的定格镜头在很多经典影片中都有运用,墨菲记得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虎豹小霸王》。
这部影片也是在最后两个男性主角决定逃出被困苦境,无所畏惧地面对身后的枪林弹雨,直面他们的命运,在某些层面上这样的运用也是出于避免观众观看可怕的死亡结局,希望只留下他们无畏的人物形象。
这里的镜头,墨菲肯定会放在影片的最后,画面凝结,能创造出一种开放式的结尾,让观众为男主角的所作所为产生思考和想象。
既然是系列的第一部曲,自然不可能留给观众一个完全封闭式的结尾。
虽然这部影片未必会成功,但墨菲不会因此忽略为第二部做铺垫,不过这种铺垫也很有限,《蝙蝠侠大战超人》的惨败教训就在眼前,他不可能塞太多铺垫的内容进去,实际上也就是结尾和詹姆斯·弗兰科惊鸿一瞥的镜头而已,后者还是借玛格特·罗比的眼睛来显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