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有一批像是乔丹·贝尔福特这样的、被冠以各种牛逼哄哄头衔的前操盘手,他们称为导师……
从某些方面来说,乔丹·贝尔福特的自传里面并没有说错——地痞、无赖、流氓、小偷、骗子……
用太平洋对岸的话来说,忽悠其实一直是一个很赚钱的技能。
不管怎么说,在华尔街的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墨菲和他的编剧团队很顺利的完成了剧本中关于金融和证券的戏份。
墨菲也完全确定了未来的影片的基调——一部极尽狂放和讽刺的黑色喜剧。
随后的时间里,雇佣的编剧们继续往他所设定的大纲框架内填充内容,墨菲则对剧本的开头进行了修改,将最初的顺序叙事改变成了曾经的倒叙手法,不得不承认,这样一部人物传记影片,更加适合使用倒叙来叙事。
一般意义上,开场镜头所要描述的都是电影故事的开端,不过就好像文学中记叙文叙事手法有倒叙一说一样,电影的开场镜头也存在着倒叙。
某些影片会刻意的截取故事发展中期的某一个片段放在开场,至于以后的故事这慢慢过渡到这个片段,并交待该片段的后续故事,颇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意味。
这种手法的好处在于可以丰富影片的故事结构,创造更多的戏剧冲突和张力,另外也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思维,使观众不至于因为剧情简单易懂而感到乏味。
与此同时,墨菲还在为演员考虑,与小罗伯特·唐尼和乔纳·希尔几次沟通之后,基本确定由这两个人分别出演乔丹·贝尔福特和他的死党多尼·阿佐夫。
不过具体的片酬还要等二十世纪福克斯进行项目审核,正式确定影片的投资额度之后再细谈。
以小罗伯特·唐尼和乔纳·希尔相应的身价,这两个人相加两千万美元的片酬足够了。
一直忙碌到三月中旬,剧本的初稿才宣告完成,由于墨菲只是提供了大纲模板,大部分实际的内容都是雇佣的编剧各自负责一块,这种流水线式的编剧创作无疑能大大的提高效率和节约时间,但最后的审核必须由墨菲来把关,以便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
像是这种流水线出产的剧本,主导者必须自检。
自检的第一项就是主角,墨菲会查看所有主角参与的戏份,查看编剧们写出的情节当中,主角乔丹·贝尔福特是不是足够主动,一部电影的主角必须牢牢抓住掌控权,永不放弃斗争,一个消极被动的主人公是永远不能吸引观众的。
这可以说是塑造角色的基础之一,哪怕是被甘道夫坑了一把的弗罗多·巴金斯,在爱隆王的会议上,都变成了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