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不像当年的华锋语,既没有对方的人格魅力,也没有那么好的口才,还没有那么逆天到能折服所有人的成绩,一心学习的省一中尖子生们根本不咋搭理他。

虽然他自费印刷的报纸就放在班上的阅读角,但一般也没人翻阅,这与他之前想象中的火热景象完全不同。

在镇一中的时候,韩靖兴见过那里的学生看报互称“同志”的样子,还幻想着省一中也能变成那么好的样子,结果就是媚眼抛给瞎子看,白费劲。

自掏腰包组织征文活动,感兴趣的人也没几个。

虽然有几个家庭条件特别不好的学生有兴趣,但也成不了什么事,写出来也没人看,写的人自己更加不会看。

韩靖兴小小年纪为了报纸大业都快秃了,他死活想不明白当年华锋语是怎么在镇中学掌控雷电的。

后来,他在群里跟陈茜乔等人“取经”,群里一片静默:他们其实,也不是特别清楚……糊里糊涂就……上了华氏贼船,下都下不来那种。

阅读角的报纸越堆越多,越来越厚,下半学期开学的时候,班主任委婉地问了他,过期的旧杂志报纸是不是可以卖了,换点班费回来。

韩靖兴已经快绝望了。

如果可以,他宁愿花钱交班费,花钱让同学们来读报,但这不是花钱的事,买阅读甚至跟报纸的核心思想相冲突。

真正的信仰,是买不到的。

但,后来事情发生了转机,这个转机带着血色和泪水——西南地震。

在这次地震中,这些中学生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和那种舍生忘死、牺牲奉献的精神。

地震的时候,学生们集体放假,在家里他们一直关注着这次地震的所有消息,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