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闱过后, 楚楚从翰林院的新科学子中选了六人成为皇帝的伴读,却并未从中择取可用的人选作为自己心腹, 而是从在京的官宦之家中选了八名年满十六、有才学的女子入宫,让她们常住宫中, 帮着做些奏折分类、抄录奏折摘要、整理书籍的事务。

——大臣们也觉得此事不怎么妥当,但楚楚反问“难道要让一群男人成日来哀家宫中出入”时,大家果然集体哑火了,难不成还能公然赞成皇太后给先皇多找几个连襟?

当年冬日, 楚楚又借口看守书院的宫人懈怠, “厌恶”太监们粗心大意, 夸赞姑娘做事心细,在六尚局外增加了五个宫廷女官的编制,专门负责皇宫集贤书院书籍看守、整理、借阅等情况……

再者是民间:

合欢宗弟子在洛州、金州等重地都修建了外宗,专门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孤女,有灵根的收入门下做弟子,无灵根进学堂读书、学自力更生……也会点化如当年的心梨那般因各种原因被家人实质性抛弃、带着怨气成为丫环侍婢的姑娘。

再后来,那些贫苦人家的女儿,若是考察过后品性好的,也允许免费入学,只是要签订契约,为学堂做些诸如煮饭打扫、刺绣缝补等事宜抵扣束脩。

又以增加百姓收入的名义,派出心腹前往全国各地,实地考察与记录采桑养蚕、缫丝织布、采药种植、手工编织、制衣刺绣、采茶酿酒等事宜,汇总到集贤殿书院后,由姑娘们汇总整理成简单的书册,再分发到各地去因地制宜的鼓励推广。

这些事宜大多还在农业的范畴,织布刺绣等虽归属商业,却也在民生范畴,非但没有招来反对,反而被宴太师为首的老臣们赞赏。

三年后,从各地官员反馈的政务奏折来看,采桑养蚕、缫丝织布、采药种植、手工编织、制衣刺绣、采茶酿酒这六大项中,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或多或少都有带来成效。

楚楚命人将此细化的同时,也以此为由给那八个出身官宦之家的姑娘封了女官,并放话除非她亲眼瞧上的青年才俊,否则也配不上这些她亲自教出来的姑娘,断绝了王公大臣们想借着婚嫁名义拆解她心腹的念头。

大周朝的文武百官越发的觉得,自从先皇驾崩后,太后林氏越发的厌恶男子,因此对女儿家格外的喜爱,难免在这方面避讳着些,免得又触了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