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铮从来没有干涉过这个事情。他的原话就是,城已经建好了,书就放在那里,谁想学就自己来学,知识不对任何人做限制。
但很有意思的是,这些先入城的人,却自发的组织起了入城限制,并且设计出了十分详细的考核条例。
而那些前来求学的人,也没有任何人因为这种考核条例质疑或者反对。
这就是人性。
随着第一位毕业生出任冶金府令,不久之后,又有一位道家门徒,成功整理出岩盐提纯流程以及海盐晒制流程。他没有向学院申请,而是直接找了扶苏皇子,要求进行社会实践。
始皇帝得报,亲自下令让蒙毅用云舟送他挑选地点,建设盐场。
两月后,经过四位仙卿验证,此人被补发了毕业礼服,授予随身佩剑。但他却拒绝了始皇帝的任命,提出重新回到学院,继续进修,他还有好多东西要学。
对于这样的请示,仙卿当然不会拒绝,并向他表示,由于他已经毕业生,如果愿意,可以留校出任教授职务,在帮助其他学子答疑解惑的同时,继续提升自己。
而且出任教授,就不比求学时代。此后学院会提供拥有永久居住权的房舍,并发放薪资的各种福利,同时还享有每年推荐数名学生入学的资格。
这两位前辈的成功,为后来者照亮了前路。
无数墨家、农家、道家、阴阳家门徒,早就从学院中学到不少能耐,只是碍于习惯,一直隐而不发罢了。再者,他们也多少有些不愿意出仕。
如今有了新的选择,原来毕业了也依旧能够留在学院,而且还能享受教授待遇!
那还等什么?
一时间,数百学子纷纷申请考核或社会实践。
始皇帝是来者不拒,只要你敢开口,朕这儿要钱粮有钱粮,有人手有人手,就算实验失败了也不怕,大不了回去再学几年,接着再试嘛。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人,多少还是有些节操的。
大秦统一还不到十年,又是这种生产力几乎低到辣眼睛的时代,只要在学院里稍稍留心看点东西,哪怕就是跟着那些农夫种庄稼,出了仙城,那也绝对是抢手的人才。
但凡申请的学子,至少在学业和专业技能上,都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由于前面学长下手较早,有些相关项目已经被别人抢了先,自己就只能重选题目,这让很多人错过了这第一波毕业的良机。
总而言之,学院在四位仙卿与始皇帝父子的良好互动中,很快就形成了稳定的毕业、就业闭环。
有了毕业留校的教授,青龙学院逐步进入职业化,学子们也逐渐从最初的随心所欲,转变到几个等级层次。
当然,在仙城求学的群体中,是不会有年级这种初级划分的。
经过讨论,被暂时划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以及教授四个级别,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凡在校求学者,皆是学士。只要在某一项学科中,达到足以出任实务的程度,也就是毕业水平,即被授予毕业礼服和随身俩剑,同时获得硕士资格。
其后的博士和教授,代表着学者的两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