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页

“比如,当我们的算法和大数据再积累一年半载,略有小成。我们可以在过渡阶段弄一个未读池的概念。比如一个用户在初见上订阅了好多公众号、关注了很多明星,然后每天刷出来的动态有几百条,他们根本看不完。这时候,咱从目前的‘猜用户喜好’推送排列,改为设置一个‘未读池’,用户觉得闲着无聊,主动点击一下‘刷新’,就给他刷出几十条实际上我们用推送人工智能筛选过权重、揣摩过他喜好的内容来。因为用户主动点击了这一下‘刷新’,所以他们不会有被人揣摩的恶劣体验,只会觉得这些东西是他主动去拿的——但实际上还是我们揣摩后送的。再往后,等这个能力彻底大成,我们就可以把所有有行迹的推送渠道和推荐位统统干掉——只留下一个‘初秘’人工智能助手。等用户对着自己的手机喊一句‘我想看都市文’、‘现在的电影无聊死了’,就揣摩出对方的心意,然后给他一些算法认为他想要的——这种时候,用户的体验完全是一个主人在使唤一个机器人小秘,怎么还可能存在‘用户体验不爽’的问题呢?”

“这都行?嘶——这么一看,好像还真是什么都解决了诶。”

陆文君略微脑补了一下,一想到初音未来可以做到让一个软糯的语音助手发出女声,在‘狗吸金萨马’发出命令后立刻送上他想要的东西时,谁都扛不住这种服务啊。

“可是……初秘能够做到这个功能么?以前我们训练初秘,和苹果训练siri,不都是靠‘统计最高频次的几个回答,选出最有可能优选的标准答案’来训练的么?但是每个人的偏好,是众口难调的啊,靠对大多数人的选择进行统计、给出概率最大的结果,完全做不到你刚才说的目标吧?”

第八十一章 物联网不是你想的那个口号

“你说的那个,只是推送人工智能的上半场。”

顾莫杰又喝了口薄荷茶,对于陆文君没完没了的质疑已经有些疲劳了。

一个女人,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脱离前沿技术将近两年,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靠枕边风补回来嘛。

喝完茶,他反问陆文君:“从我们刚提出‘给的再多、不如懂我’或者‘猜你喜欢’这些概念的时候,我们最初是怎么做的。还记得么?”

许是因为精神旺盛,陆文君回答得很快:“当然记得,不就是和我刚才说的那样么:优先训练机器人回答那些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比如百度知道上已经有经过审核的正确答案的题目。然后再轮到那些百度知道上还没有答案、但是有人问、咱用专门雇佣的回答问题团队找资料、回答、审核、上传——我记得你那年两会的时候,为了推动中国铁塔的成立,为了给移动和电信被淘汰下岗的人找工作,不就弄了个人工智能中心,吸纳了十几万人专门答题、训练客服型人工智能么。”

顾莫杰总算有些欣慰,妻子的水平还没因为育儿而彻底还给老师。至少她怀孕之前已经知道的事情,至今都还记得。

“对,就是这样。那种人工智能,只能优先回答客观题,也就是有标准答案的题目。很适合当客服,当热线接线员,因为客服要回答的问题都是逻辑性很强的,很容易排查标准答案——

你不说我还忘了,从移动电信挤出来那十几万人,咱三、国家七,养着他们训练了两年,如今公司的客服型人工智能成长非常快,现在已经可以拿给各地的运营商、银行、机关衙门、法院进行测试了,估计年底就能通过验收。

明年开始,这些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不用再在公务员招聘考试的时候招客服和接线员了。这两类人的工作,会永远在公职系统内被消灭。目前已经混进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客服,已经够他们将来作为机器人客服的补充,用到死了。

再过一年,这个进度可以蔓延到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单位客服人员。”

顾莫杰把这些信息和妻子说了一下,才发现自己扯远了,赶紧回到刚才的话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