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棋尽量加快进度,概要地说:“这个‘蘑菇街’项目,归根到底是一个新的电商平台,但是和‘淘宝’大有不同。首先,我们专注的是做女装、箱包、鞋子、化妆品这些东西。绝对不会涉猎淘宝最优势的数码、家电、日用、快消工业品;以及目前当当网、京东网强势的图书、音像制品、i周边。其次,哪怕在服饰化妆这个细分领域内,我们也绝对不接低端价格战店家。我们只引导精品店,做精细用户需求推送。”
听到这儿,顾莫杰渐渐有了一点兴趣:“说说看你的灵感吧,怎么想到要做这个差异化的。”
“顾总,这事儿您应该也知道——当年,深度学习算法就是您和多伦多大学的杰夫辛顿教授弄出来的。facebook用那个算法开发了人脸识别技术,谷歌用那个算法开发了图片搜索引擎,而你用这个技术帮淘宝实现了‘图片找同款’的功能。
我在淘宝最初那两年,就在周总手下负责‘图片找同款’的技术支持和改良。那些年在淘宝的见闻,让我感触很大。
那些同质化、标准化严重的产品,价格战太激烈了。一开始淘宝没有销量榜,就全靠价格排序,全国只要有人在同一样东西上,卖得比你便宜一毛钱,你就排在后面,卖不出去。最后大家都降价,杀到卖一台电脑才赚十几块钱毛利,根本就是只赚吆喝不赚钱。
找同款出现之前,服饰产品的毛利率还算可以。因为搜索不是很透明,用户分流比较随机,打价格战意义也不大。找同款出来之后,其实加剧了透明度,把低端无设计优势的服饰产品也杀成了红海。
所以,我觉得现在再跑出来做电商,做那些‘标准化’的产品,已经没前途了。淘宝网已经把这一片做尽做绝了。所有‘等用户打关键词主动搜索’的产品,都没前途了。
我们要做,就要做不能被标准化语言概括的产品,要做没法用语言精确搜索的东西,做有独特设计、网上不容易找到同类的东西。
所以,我们只能上服饰和化妆品,而且要上中高端正品品牌,上有设计感的东西,而且这东西网上还难以搜到同款便宜货。要上新的个性推送式入口。根据用户的社交、攀比、朋友圈,来‘猜用户喜欢’,分享给她同好者的选择、购买记录。”
顾莫杰眼眸一闪,掠过一丝精光:“你打算利用‘用户偏好大数据’来推送?”
“基本上就是这个思路。”
顾莫杰站起身,声音里透着惋惜:“那你一开始就得从a做起。面对手机用户,才有可能讲用户行为大数据搜集。面对c用户,你想通过i地址去分析,根本是徒劳的。一台电脑的用户可能不止一个真人,一个真人也不一定只用一台电脑,他也不一定始终登陆‘蘑菇街’帐号使用电脑。光靠你那点零敲碎打的所谓‘大数据’,两年都不一定能揣摩出用户偏好来。”
陈棋坦白地说:“这个问题我们也确实有想到,所以一开始就准备花比较大的代价,强推手机a了。”
“那你的货源怎么解决?入驻商家去哪里找?”
“今年刚刚起步,肯定不可能自己去找入驻电商。我准备先挑选一些淘宝上的小资小众品牌、中高端精品店,借用淘宝的接口,为他们做引流。而‘蘑菇街’只作为一个‘帮助用户发掘需求、分享购买记录、协助客户找到她所喜欢风格的产品’的推送索引。本质上,今年的蘑菇街只是一个纯粹的数据公司,定位于帮客户发掘购物需求和欲望。将来做大了,才有可能变成真正的电商公司,自己找入驻商家。而且要做好商品信息保护,尤其是独特设计理念的保护。”
这家伙有点儿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