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莫杰:“虽然这次金融危机来得有点晚,但是烈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在收购计划和时间表上,我们有必要做出调整。小茹姐,你先把近期的一系列美国财政部和金融界动向给大家说一下。”
叶敏茹翻出一份备忘录,详尽地解说着:
“这次危机的源头,其实是去年4月份就开始出现苗头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坏账率升高,各种垃圾债、二次包装后的证券化资产被反复抵押、把各种情况恶化到了极点。从目前往回看,当时布什政府显然是希望捂盖子,把这事儿捂到小布什的总统任期结束之后,再把烂摊子丢给奥黑马——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先例,7年前,在民主党的克林顿任期即将届满的时候,互联网泡沫其实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克林顿捂盖子就捂得比较好,一直到2001年1月20日他把总统位置交给小布什时,泡沫也没破。
而布什上任仅仅两个月,到01年3月的时候,纳斯达克就崩了,然后就是历史上持续将近三年的‘互联网寒冬’,弄得小布什不得不仓促诱发911,用军事冒险来转移国内汹汹的内部矛盾。这一点从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外国上市的时间表上,也可以清晰看出。
曾经在05年短暂成为中国首富的丁三石,他的网易就是赶在2000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那是‘互联网寒冬’前夜的末班车。而没赶上这趟末班车的百度、腾讯,就相当于是在寒冬中等了一个通宵。然后到04年、05年才分别在港股、美股上市。从01-03,几乎没有互联网公司新上市。
而现在看来,这次的事儿显然是小布什处置不当,或者说捂盖子的水平不如克林顿。不仅让泡沫更大了,而且还没能熬到明年1月份之后再破,直接砸在自己手上。”
这些历史事实,在坐的人基本上都知道,只不过没有详细地把这些点关联起来串想过,叶敏茹这么条分缕析地一解释,倒也明朗不少。
叶敏茹喝了口水,继续挑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说了一下:“目前来看,本次崩盘的时间表是这样的:
8月6日,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先申请破产;
而后因为信用危机的蔓延,9月7日拖死了房地美、房利美;
仅仅又一周后,也就是本月15日,全美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也申请破产;同一天,排在雷曼之前一名的美林金融也出现危机,幸好在申请破产之前,被‘美国银行’收购。
次日,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出现危机,在申请破产之前,被美国财政部紧急提供了850亿美元短期贷款,从濒死状态抢救了回来。代价则是aig和房地美、房利美一样,被国有化接管。
最后,就是今天早上发生的新闻:全美排行第一、第二的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正式从投资银行改组为普通商业银行,放弃了投行的经营范围。”
从两房崩盘,到全面崩盘,竟然是在短短14天之内完成的。
美国最大的三家房贷次级债经营机构,房利美、房地美和aig,全部被美国财政部注资续命国有化。
美国最大的四家投行,第四名的死了,第三名的被收购了,第一第二名的宣布从此退出江湖不做投行、专心做商业银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