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那又有什么稀奇的?不是和波粒二象性很吻合么?一道光栅,表现为粒,两道光栅,表现为波——等等!不对!”

顾莫杰说了一半,突然醒悟到了什么,又强调地反问了一句,“你刚才是说,在还没有通过实体光栅之前,在伪光栅那里就观测到了波粒二象性?”

“是的,就是这个意思,看来你已经了解了量子世界的深一层真谛了。”

“你是说,‘不仅光波过去曾经通过哪些环境、会对其最终结果状态做出选择;而且光波在未来即将要通过而尚未通过的环境、也会对现在当下这一瞬间其本身的物理状态产生选择影响’?也就是说,不是过去加现在决定未来,而是过去加未来决定现在?”

“bgo!答对了——至少在量子微观的层面是如此的,这就是约翰·惠勒的‘延迟选择思想实验’最终被证明了。在时间被无限微分的瞬间,每一个现在的状态,都是由与它邻接的过去瞬间与未来瞬间共同决定的,而不是宏观物理学上认为的、简单的过去加现在决定未来。在微观量子层面,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瞬间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宇宙中的一切作用,都是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莫能例外。宏观物理学只觉得现在与过去会作用于未来,却不承认未来也会和过去一起作用于现在,这便是最大的一叶障目之处。时间线上两个点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只是宏观世界因为不断分出的平行时空,无法观测到未来对现在的反作用罢了。”

“所以也是因为这个自然法则,我重生之后,那些不会因为我的意志而改变的客观知识,那些无论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如何相互作用都不以之为转移的东西,可以依然存留在我的脑海里。而那些可以改变的东西,都随着我重生这一作用而抹杀了,所以与之相关的记忆也会出现虚化——因为那些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都有可能不发生——是这样么。”

“就是如此,所以,你很难利用对尚未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先知来获取利益——是不是一下子觉得你的人生比你在穿越小说中看到的那些重生更有挑战性?”

“穿越小说是什么?我怎么不记得?好像一本都没看过——哦,难道你说的是和马克吐温的《康涅狄格州米国人在亚瑟王朝》或者黄易的《寻秦记》一样的东西么?”

《寻秦记》是香港作家黄易1991年就写了的作品,如今高三的顾莫杰已经读过了。所以不需要后世的知识,他大概也能理解“穿越小说”这个概念,即使2002年还没有出现网络文学层面的穿越小说。

“很遗憾,这个问题不能回答你,因为我也不知道。”初音娘无奈地结束了对话。

顾莫杰放下初音娘,搁在枕头边,试图重新好好睡觉。关台灯之前,他拿起刚才自己记忆消散之前写下的那张“小心sars……”的纸条看了又看,却已经想不起来这张纸条是试图提醒自己什么事了。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用纸笔和自己飞速消散的记忆赛跑。顾莫杰觉得他几分钟前写下的这张纸条,简直就和《名侦探柯南》里那些死者临终前留下的血书线索一样神秘。

第四章 这算不算北冥神功?

2002年的12月21日是个星期六,顾莫杰灵魂觉醒的那一瞬间已经是后半夜了,所以其实是星期天的凌晨。

也亏得他的重生掐点掐得这么准,恰好从玛雅历法的世界末日往前回溯了十年整。因为2002年的他,还是一个高三的学生,在钱塘二中念书。

那是一所位于钱塘江南岸江滨区的寄宿制高中。当年钱塘市的江滨区还是一块没怎么开发的荒僻地带,搬去那里的学校都是封闭式住校的,只有周末才许学生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