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精兵政策

朱标继续说道:“因此,削减军队人数,采用精兵政策,其一,可以大幅降低百姓的负担,其二,可以将省下来的军费一部分投入民生发展,一部分用来发展武器制造,还有一部分可以用来提高军中士卒的待遇,总之,这省下来的钱,新朝初立,有着诸多用项,会有着大用。”

“你说的倒是不错,可你有没有想过,实行这样的政策,会有两个问题。”老朱微微一笑,道:“这第一,剔除掉的士卒如何安排?他们和那些将帅也差不多,让他们操刀子砍人还行,可让他们安生过日子,种地打粮,难做。”

“这第二,元廷仍是大患,又该如何面对?”

此刻老朱也在思索这两个问题,当朱标提出精兵的时候,他心中隐隐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如能够将这两个问题解决好,那这样利国利民的政策,实施起来,自是极好的。

可老朱亦是想看看,朱标对此会有着什么想法。

自己这个儿子,看上去年岁小,不过十三岁,但是见识广博,想法超凡脱俗,并不会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假以时日,稍加磨练,必是大才。

朱标想了一想,就道:“爹,北伐之后,北方才刚刚平定,这些地方有不少是望风而降,可既然今日他们能望风而降倒向我们,有朝一日,元廷卷土重来,他们见元廷势大,这些地方不是又倒向了元廷么?”

“而且,这许多地方,皆是原先元廷的旧官旧吏,与地方势力盘根错节,于新朝施行新政而言,不利,他们这些人,用着能放心么?对这些人,爹,您才应该做到封赏之后即可裁撤,换上自己这一方可靠之人。”

“而这可靠之人,军中那些剔除下来的士卒,选出一些品行可靠之人,想来应该是不难的。”

“此举还可充实地方,标儿,说的很好。”老朱听着也是露出笑容。

“对,我就是这个意思。”朱标和老朱二人聊的越发投机,朱标继续道:“军中那些品行不端之人,视其功劳,可以先教育为主,然后安插到地方,新朝初立,许多地方还是需要人手的,这些人,对爹您,忠心也算是有保证。”

“这第二个问题……”朱标略微思索,道:“我曾经看书上说昔年汉唐之时,常备兵马不过数万,可这两个朝代,皆面临大敌,汉是匈奴,唐是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