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消息灵通的人得知他昨晚进宫后就没出宫,但住在哪,为何早朝没出现就不得而知了,总觉得多问一句就会窥探到什么不得了的秘密。
赵璋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宣布了全国通缉蒲国公以及蒲家在逃的几个直系成员,又宣布了整合金吾卫与五城兵马司的事情,擢升施野为新的金吾卫指挥使,官拜五品,即刻起封锁全城,搜索蒲家余孽。
施野本就是五城兵马司的指挥,再升一级也没什么,金吾卫也算不上多么有权有势的衙门,日常负责的也是城里的治安,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全省搜捕逃犯也是个苦力活,能顺利抓到人还好,抓不到人还得落个办事不利的罪名,甚至扰的全城百姓都有怨言,因此这个职位暂时也没人和他争。
施野站出来谢恩,他原本是没资格上朝的,昨晚杜总管特别关照过,他才会站在金銮殿上,听到升官也没有特别兴奋,这个喜讯还没昨晚那个消息来的刺激,他到现在还在琢磨沈嘉和皇上的关系。
外人只知道皇上冒着危险去沈府救人,他可是看到了皇上抱着沈嘉出来的,正常一个男人会抱着另外一个男人的理由是什么?好兄弟?铁哥们?又或者是……?
他自问和沈嘉也是好兄弟,但如果沈嘉受伤他会抱他吗?答案是否定的,可他又不想吧沈嘉往坏的方面想,只能把某些不要脸的思想安在皇上身上,且固执地认为沈嘉是被强迫的那一个。
正值严冬,北方各地多少都有遭受雪灾,每年冬日冻死饿死的百姓也会翻倍增加,今年也无例外,撇开蒲家的事,赈灾依旧是朝会的重点内容。
户部刚得到了一大笔补助,周擎难得大方一回,同意了好几项赈灾款,赵璋想了想,干脆命各地州县组织工匠替百姓受灾百姓重建房舍,且为民众提供免费的材料修建火炕,有了火炕,百姓只需要准备足够的木柴就能安然度过寒冬。
“每个县城外都搭建粥棚,每日供应三桶稀粥,供给有需要的百姓,粮食先从各地粮仓里拨出三成,不足部分由朝廷统一调拨。”
“皇上不可!”徐首辅站出来反对:“老臣以为,无偿供应粥食并不是长久之计,百姓们知道有免费的粥肯定会想不劳而获,到时候蜂拥而至,三桶稀粥也许都到不了需要的百姓口中,反而助长了百姓的懒怠习性。”
周擎也附和道:“首辅大人言之有理,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各地都有饿死的百姓,可施粥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未必能帮到真正需要的人。”
赵璋说:“并不是无偿供应,每个来领粥的人以次数计,每领一次登记一次,来年春季过后,凭登记的账册上门要粮,这个粥就当官府先赊给他们的,两成利,也就是说,他们吃进去多少,来年就要还多两成的粮食回来,如果做不到,就发配去服徭役,同样以借的粮食计算需要服役的时间。”
“可若是所有百姓都愿意先借粮呢?官府可拿不出那么多的粮食赊给百姓。”周擎问。
赵璋反问:“换做是各位爱卿,你们愿意借粮吗?两成利听起来不高,但对百姓来说,但凡家里还有余粮的都不会先去赊粮的,两成利也是用劳动换来的,只有家里实在过不下去的才会许诺下第二年的收成,万一明年收成不好,他们还不上粮食就要去服徭役。”
没有百姓愿意服徭役的,大晋朝服徭役是没有工钱的,只提供一日两餐粗陋的食物,且劳作繁重,不少人甚至熬不过徭役期。
但问题还是有的,比如说,如果赊粮的是孤儿寡母呢?如果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呢?毕竟他们才是百姓中的贫困主体,可他们同样是很难还清粮食的那部分人,让他们去服徭役那等于去送死,一个老人也确实没什么体力完成繁重的徭役。
“此事朕既已提出,各位爱卿集思广益,看看能否实行起来,内阁拟一份详细的章程出来,明日早朝后再详细讨论,散朝吧。”赵璋想回去和沈嘉讨论讨论这件事,沈嘉有些见解很新颖,如果能解决好赈灾又不劳民伤财那再好不过了。
第三十九章 宽衣入寝
内阁大臣们散朝后没有立即离去,在偏殿里用了些茶水点心,本以为会等到皇上召见,结果半个时辰也没见有人来传召。
“走吧,看来皇上今日是不会找我等议事了。”徐首辅淡定地走出去。
几位尚书大人追了出去,楚尚书追上他问:“首辅大人,眼看冬祭就要到了,却出了蒲家余孽的事情,冬祭还照常办吗?”
徐首辅停下脚步,思索片刻说:“明日问问皇上的意思吧,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是说取消就取消的,不过可以提议由其他人代为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