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问着回都,一个问着离都,看起来截然相反却只有他们明白此中深意。
福兆临会留在这人生地不熟的铜门关是因为谢非
予向九五之尊提了议,不然这位大将军早就回到了王城享受应有尽有的荣华富贵。
谢非予挑了下眉,对于福兆临的问话没有过多的思虑,意味着没有任何想要隐瞒的东西:“世有不得为之,世有不得不为。”男人的喟叹不明显,反而带着几分胸有成竹,谢非予的行事作为都有着他算计之内的预谋,他端着茶盏泯了口,这茶虽没有王城的好,却回味无穷的甘甜,“关于邬冕山的变故,福将军若有疑问,本王,知无不言。”
福兆临愣了一下,他不知道谢非予会这么突然这么果断和赤裸裸的将邬冕山事变放在口中和盘托出,他以为——至少,谢非予会做一些掩饰和修饰,至少,谢非予不会主动提及。
可是很显然,谢家王爷从来不会有这等顾虑,他正大光明堂而皇之,他要你们看到他的不屑一顾和毫无畏惧。
邬冕山一夜,北魏帝王驾崩,东宫太子定夺,而谢非予登堂入室成为了摄政之人——这是一场政变,所有人都猜的到,听听那些流言蜚语会怎么描述谢非予的狼子野心,没有一个大臣会认为天子有心栽培谢非予来成为自己孩子的绊脚石。
摄政王?
荒谬。
可是,人人都见到了天子的遗诏。
这是一场叫人胆寒心惊的皇室变故,福兆临远在铜门关听闻的时候整个人都一震久久不能回神,他看着从小到大的天子竟然一夕之间失了性命,这个朝堂群龙无首又该如何处之?
然而,天下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乱,相反,这场剧幕被化解的十分巧妙,福兆临不傻,他能猜测的到是王城中的哪些势力安排了这个变故,朝廷里暗流汹涌,你且看原本中流砥柱的太傅一脉顾忠书中风抱恙月余就一命呜呼,谁信?
不信。
但是你,不得不信。
这就是阴谋诡计的朝堂。
每一股势力的倒台就意味着另一股势力的新生,聿王,不,现在应该是东宫太子。
福兆临很清楚谁能在如此浪尖之中站住脚跟力挽狂澜,谢非予是乱臣贼子,还是功臣良将,大将军有着自己的定夺。
“我福兆临身在铜门关,管不了天子脚下王城事宜,毕竟这将军是北魏的将军,不是天子的将军,”福兆临斩钉截铁,将手里的茶盏“咔”的搁置在桌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