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把大被子、棉袄棉裤做好,房子也盖好了,院子里挖好水井,天也冷了下来。苏慢只买了三百块钱材料,一分工钱都没花。她对成功捂住了钱包非常满意,她从淘宝买了一些粳米,特意买的农家米,颜色泛黄,跟这个年代的粳米外观差不多,给帮工的人一人分了两斤。

明明付出劳动,是劳动所得,这些帮工的社员反而很感激她,觉得是她帮了他们的忙,苏慢一家跟社员们的关系愈发好了起来。

还有一个好消息,因为提供优良玉米种子,县里免除了大柳树生产队的玉米部分的公粮,并且还下发了救济粮。不说吃的特饱,起码不会饿肚子。

领粮食那天,大柳树生产队的气氛像是过年一样热闹,社员们领了粮食,都欢天喜地来感谢苏慢,感谢她为大家换来这么多粮食。

苏慢笑着说:“不用谢我,都是大队长跟县里申请,给咱们生产队争取来的。”

苏建党也不抢功劳:“要是没有玉米种子,县里也不会拨救济粮,还是得感谢你。”

社员们纷纷表示:“别推让了,都得感谢。”

眼见着苏建党在社员中重新树立威信,孙有权觉得自己灰头土脸,没人愿意搭理他,不说像过街老鼠,也已经是大柳树生产队最边缘化的人物。

本来是别的生产队看大柳树生产队的笑话,现在开始羡慕大柳树生产队了。明明他们生产队也受了灾,玉米倒伏也不少,可县里没给他们拨粮,谁叫他们没有优质粮种呢。

在新房,苏慢要带着糖包住主屋,她这屋很大,炕只有半截,另外半截可以藏粮食用。

这种农家建房几乎不需要散味,屋里的白墙干差不多了就能住,趁着俩兄弟不在家,苏慢把藏在旧庙的大米白面都鼓捣到新房,连放在佛像下面的米面她也没忘,全都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