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个月给粮给酱菜,还有鸡蛋。”

听了村长的话,唐婆子一时无言,“也许每个孩子不一样吧,反正我家老四十二三岁就可以抄书挣钱,虽然挣的少,但买 墨汁和纸也不用再问我要钱了。就是鞋袜得经常添置,这孩子特别废鞋袜。这两年抄书挣钱,还能拿回家给我了。”

村长简直不敢置信唐婆子供一个读书人花费这样少。

其实也不是少,而是和大山一对比,大山花的特别多。

一个月一百大钱,还不包括添的新衣服新鞋子甚至笔墨纸砚这些,村长越算越心惊。

离开的时候都顾不上唐婆子的事了。

“阿嬷,为何只让四叔过继给王爷爷,而且我们过继到伯爷爷的名下,那还不是得叫阮庆生一声叔爷爷。”

阮棠的话让唐婆子一愣,解释道:“我们还住稻香村,就不可能全部过继,而且阿嬷和你爹你叔伯他们在这里也住了一二十来年了,习惯了这里,也不愿意离开,人离乡贱呐。”

“你爹和你叔伯他们到底不是你王爷爷的血脉,虽然你王爷爷是嫡支,与王月半同族不同宗,但你王爷爷与嫡支的那些亲戚关系也不睦。一旦我们全过继,日后你王爷爷不在,你可想过我们的处境会如何?”

“到时候退无可退了。”

阮棠点了点头,她也能想到后果,古代还是宗族至上,即使过继,但更讲血脉。

“所以啊,人始终还是要给自己留条后路。阿嬷不在意自己如何,但在意你们。你王爷爷是好的,阿嬷过继你四叔也是心甘情愿的,但王氏一族的人不可不防。”

唐婆子冷静地分析着,"至于过继给你伯爷爷,那是因为你伯爷爷不在了,而且祖宗也是同一样,可以避免很多麻烦。过继到别人的名下,牵扯出一串亲戚长辈小辈的,也是一堆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