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那么涸阳呢?”

司空彻思考了一下:“涸阳地广人稀,至多一万兵马,但个个都是精兵强将。”

“涸阳百姓生计如何?”

“涸阳地势高峻,土壤并不肥沃,不少百姓以游牧为生,但局限性很多,并不是所有禽畜都能挨得过这样寒冷的冬天。”

大概司空彻也是去过很多地方,对于大启周边各国了解甚广:“因为天气原因,依靠农田那些人只能靠一年一收的作物为生,为扩充国库,涸阳又只能广征粮草税,百姓苦不堪言。”

“那便好办了!”

和俞安想得差不多,民乱难以安天下,涸阳将士再厉害也抵不过民心所向:“师父,除大启外,涸阳东部与东隅接壤,西部与朝立相连,边关处常常发生骚乱。”

“咱们可以兵分三路,一路精兵强将正面迎战,拖着即可,不必求速。东、西各一路,安排几个人制造骚乱,其余人想办法潜入涸阳内部自备粮草、安营扎寨。”

与他国交战就是如此,不攻就是退,只守就是降。

“这是为何?”

司空彻不懂俞安的意思:“我们本来击退涸阳将士就可以了,为何还要深入腹地,自取灭亡呢?”

“不不不。”

俞安摇了摇头:“是深入了腹地,但不是自取灭亡。”

“师父若跟随辞律王,可先藏起来,和涸阳拉扯,只守不攻。看到人少,涸阳必会认为我们战力弱而强攻,那时我们便采用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退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先消耗他们一段时间,消磨了他们的耐心,等到东西两路安营扎寨了,师父你找一个合适的时间,偷袭敌营,直取参将首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