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政治智慧还是有的,但是也有两大弱点,心软和多疑。为君者,有时候一个弱点被人拿捏死,就有可能是致命的,也许前世太宗皇帝逊位就与此有关。
林如海自然知道司徒卓到访林家,在这件事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道:“小王爷也不算白暴露了本事。何况,东宫拿到了主办年底宫宴的事,日后就不会在后宫处处被动了。”
若论成果,黛玉是满意的,于是笑道:“但愿瑞郡王是个能容人的吧。”
林如海没有接黛玉这茬。毕竟太子都还没登基,瑞郡王和司徒卓的矛盾,暂时还不会暴露出来。
当然,黛玉再怎么想,也管不了皇家的行事,便也不在这茬上用心了。
倒是南下巡边的巡按队伍,也都办完差事陆续回来了。最远的粤海、云南,也相继传回了消息。
粤海总督乃是史鼎,史鼎能凭军功挣回一个侯爵,自然是有真本事的。当然,他这个侯爵,也有来自长康宫和承恩公府的助力,也有他自身出身侯府的原因。若是普通出身的将士,同等军功而且不被上峰冒领的情况下,大约能封个一等将军或是男爵的样子。即便如此,这也是了不起的本事了。
能打胜仗的人自有特点,譬如胆大心细,譬如行事果断,譬如对自己的决策有绝对自信,还譬如能够比平常人提前看到机会。
交通不便的古代,像粤海这种离京数千里的地方,基本上就是自治了。像京城发生个什么事,月余之后才传入粤海,粤海发生的事,若是请朝廷量裁,入京月余,回来又是月余,排除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不谈,中间事情都不知道又发生了几次变化了。
所以,像史鼎这种手握兵权的人,越是在边疆,权利越大。粤海巡抚比之总督,自要退一射之地。
其实史鼎在收到九皇子的第一封信之前,就已经开始布局海贸生意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史鼎作为粤海总督,虽然对朝中发生的事,消息是滞后的,但是对粤海发生的事却了如指掌。
彼时还是几个月前,王子腾刚刚下狱,沿海各省的海贸生意因为没了主心骨,各自为政,甚至各地之间隐隐出现竞争的时候,就被史鼎敏锐的察觉了。
史鼎不知道王家出了什么事,但是之前被王子腾垄断的海贸生意,规模一直在收缩,而且隐隐出现了内讧的迹象。作为一个深谙兵法之道的人,史鼎自然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也知道战机稍纵即逝。
史鼎作为一地总督,手握兵权,王家的海贸生意,还要有赖自己照拂。但是只拿些三节两寿的礼,就替他人做嫁衣裳,哪有自己接手海贸生意来得痛快。若是史鼎平庸还好,偏生史鼎是个自身能力出众的人,瞧见大把的利润落入莽夫王家的口袋,多少有些意难平。
现在史鼎终于发现机会,若还要他按捺住不动,跟看见遍地黄金不让捡有什么区别?于是史鼎就开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