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还有一个日夜提心吊胆的便是赖家人。不但陈嬷嬷失踪了,连整个陈山子的家人都失踪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赖嬷嬷固然担心妹子的安危,但是作为为了富贵,连丈夫都舍得出去的狠人,赖嬷嬷显然更担心妹子吐露了什么。这件事刚翻出来那几个月,赖嬷嬷当真是食不安寝,夜不能寐,过了两年不曾事发,赖嬷嬷刚安心一些,便听说林如海做了户部尚书,要回京了。

消息一传出来,不光赖嬷嬷,就是赖大也是险些失魂,只是赖家现在虽然势大了,到底仗的是荣国府的势,离开了荣国府,一部尚书要拿捏自己,越发没有挣扎的余地。因而,赖家索性和王氏合作,但求平安度过此关。

所以,林家回京而不给贾母请安的事,在荣国府的下人中传遍了。说什么姑老爷高升了,便不将岳家瞧在眼里,什么当年老太爷全力提携姑老爷,没想到老太爷一去,就人走茶凉了。

这等闲话,自然很快便传进了贾母的耳朵里。刚开始贾母还没觉得怎么,只一日一日的,林家早就到了京城,却不来请安,贾母便心中不快起来。为着贾母这分不快,王氏和赖嬷嬷还做过一回好人。

王氏说姑太太以前虽然骄纵了些,到底对老太太最是孝顺不过的,定然是有什么事耽搁了。因贾母知道王氏和贾敏自来不睦,若是王氏一味说贾敏的好话,反而让人觉得别有用心了。王氏这一番话半褒半贬的,倒将贾母的心思拿捏得刚刚好。

至于赖嬷嬷,自然是将贾敏和林如海都极尽夸赞一番,又将那些胡乱瞎说的下人大骂一通,贾母听着才略顺气了一些。

在这样的各怀鬼胎中,林家终于给贾家下了帖子,次日登门请安。

但凡豪门旺族,大抵都是这样的,就算内里斗得你死我活,依旧会维持基本的体面,就算贾母对林家迟迟不来请安心怀不满,也不至于让林家吃闭门羹。

闭门羹倒是没吃,不过也跟吃了差不多。

林家一行人次日早起,换了衣裳,林如海骑高头大马,贾敏、黛玉、林佑并丫鬟婆子分别坐车,浩浩荡荡来了。过了宁国府,又至荣国府东仪门,却见仪门另改了黑油大门,且一道高墙和主院隔开了。

林家回京都半个月了,虽因各种原因这是头一回到荣国府,但贾敏早就问了荣国府的境况,也知道大哥哥不满二哥哥窃居正室,虽未搬出府,却单独辟院,另开大门。知道是一回事,如今真见了,又是另一回事,贾敏心中难免感叹娘家越发失了规矩。

再走半射之地,到了敕造荣国府正门,三间兽首大门依旧没开,十几个华冠丽服之人坐在门槛上。又往西走,便是西仪门,西仪门旁边的小门乃是西角门。

像荣国府这样的人家,角门是给下人奴仆走的,和外院下人房相通;需得绕道过了垂花门,才道主子住的内院。仪门是主子们平日走的,可直接过穿堂入内院,又和下人们隔开,又近便又防冲撞。至于中门,平日是不开的,只有婚丧嫁娶大事和迎接圣旨等才开。

因东边仪门被贾赦改成了东大院的大门,像林家这样的姻亲来访,便该开了西仪门迎接。

林如海见了荣国府如此的待客之道,略微皱眉。贾敏九年不曾回娘家,这还是丈夫高升呢,没想到就得到如此待遇,也是心下略微着恼。只黛玉透过车窗见了如此情景,并不觉得意外,这西角门,黛玉前世就走过一回。

西角门上的婆子见贵客到了,倒是忙起身迎上来,热情相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