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柏林题字的“百香楼”三字本来就让人猜测是他写的。据说德王自赏牡丹宴之后就对余柏林青睐有加。
后来余柏林又送上“一肴一馔当思物之维艰,微金毫银恒念来之不易”对联,被百香楼挂在大门口之后,这猜测才被确定。
余柏林和德王关系亲近在再次被人肯定不说,其对联也传遍了京城,成为许多人教导节俭必说的一句话。
余柏林著书立言的事还没做,因为百香楼又名扬了一次。
余柏林生活艰苦一事也被传了出去。居住的那小院落也被说成是他舅舅家的财产,他成了寄居舅家的可怜孩子。
听闻余柏林得中解元之后送礼的不少,可他也没有买房置地补充奴仆——查探的人眼线多,余柏林明面上做的事,他们都一清二楚。还寄住在舅舅的小院落里。
这小宅子本来是封蔚买来充作“后门”便于溜出去的,自然占地不大。
有些人说余柏林不通俗物,只会死读书。更多人通过余柏林给百香楼所写对联,认为余柏林是个节俭的人,对金钱不上心而已。
原本对余柏林少年成名心里酸溜溜,非要说余柏林浮躁的酸儒么,也开始对余柏林有好感了。
看,安贫乐道,一点也不浮躁嘛,不愧是解元郎。
封蔚笑得直在榻上打滚,让余柏林怪不好意思的。
他哪是不重俗物?百香楼就是他的,他在京中还不止百香楼一家铺子。不另买宅子,也是因为贪图享受,被德王府无微不至的照顾给宠坏了。
住在那里,吃穿住用全是德王府一手操办,当然比自己另外分开居住强。
至于这样丢脸不丢脸,余柏林表示,他脸皮厚,不介意被养。
然后余柏林这淡定的表现,让他的名声越发好了,连张岳都写来书信夸赞他,让余柏林终于脸红了一次。
……
余柏林在温泉庄子里养了好些日子,直到陈磊一封邀请的书信,才回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