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看得多了,祖母和母亲都说过,自然懂得的。”荀若也不小了,家里已经开始为她议亲了,只是荀彧对唯一的女儿视若掌上明珠,人选还慢慢地看,慢慢地挑,不急于一时。

荀夫人叹道:“都不知把你教得样样都懂是好事还是坏事。”

“自然是好事。知道得多,能选择的也就多,不至于被人逼入绝境。”十一二岁的女郎说起话来老气横秋的,旬夫人无奈地摇摇头,唐夭倒是提醒地道:“莫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该计较的否是要计较。”

荀若微皱起眉头,颇是不解地道:“有何可计较的,世间争斗皆因计较而起,若是能少一些计较,便不会有许多的事。”

荀彧道:“不可事事计较,亦不能事事不计较。”

连荀彧都说起此了,荀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有些为难,不过,她尽量学着把握这样的分寸?

“恽郎君和新娘子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话,好在今天的正主儿来了,荀夫人连连地道:“让他们进来。”

第136章 儿女欢笑

新妇进门, 很快他们荀家就可以开枝散叶,荀夫人到了这样的年纪, 最盼的不过是儿孙满堂,一家子太太平平的。

荀彧做到尚书令这个位子, 正可谓位高权重, 她不求荀彧再进一步, 只盼荀彧可以平平安安的呆到退下来的一天。

荀恽和曹洁并肩而入, 看起来二人颇是和睦, 一想也是,这些年两人一直常有书信往来,虽说都是讨教所读之书的书信, 但从书而论,何尝不是了解一个人的好办法, 唐夭倒是觉得曹洁是个有心人,也是一个难得的聪明人。

荀彧指了一旁的位子, 人先一步走过去坐下,唐夭反应过来走过去,也在他的身侧坐下。

荀恽领着曹洁行到荀夫人的面前跪下, “孙儿,孙媳拜见祖母。”

“好好好。”新妇进门敬茶, 虽说荀恽不是荀夫人的长孙,却是荀彧的长子,荀夫人看着他成家,满心亦是欢喜。

下人端茶上来, 夫妻二人皆与荀夫人敬上一杯,荀夫人接过茶水喝下,给了他们各自一个大红包,满目的欢喜从来不曾掩饰,不知不觉荀彧也到了儿子都成家的年纪,想想当年他娶唐夭的时候好像就在昨天,一眨眼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

“谢祖母。”收下荀夫人的红包,两人皆是道谢,随后才往荀彧和唐夭的面前,各端着茶敬上,荀彧和唐夭都给他们红包,唐夭叮嘱地道:“往后恽儿便交给你,好好照顾他,夫妻和睦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