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荀彧更不会问,只是看向郭嘉道:“此事你不该与我说,你知我官在汉籍,而且位高权重。”
“若是文若有害人之心,谁能防得你?我不畏,司空更不畏。”全然都是信任的语气,荀彧自是受之无愧。
他处于两难之境,不愿害曹操,何尝想让那些汉臣有所损失?
但他很清楚,事难两全,天下间的事,不会因为他不想让他们争斗起来,他们就真的可以不争不斗,衣带诏,那是由皇帝发起的一场想杀曹操的策划,可是皇帝以为杀一个曹操就能解决大汉的问题了吗?
荀彧比任何一个人清楚,若不是有曹操在,眼下这天下不知还会变成什么样子。曹操是汉臣,同为汉臣,至今为止,纵然大权在握,曾对皇帝不敬吗?
敬着只是敬着,但一个皇帝不懂治理天下,尤其这样一个分崩离析的天下,纵将权责交到皇帝的手里,他们一起奋斗十余年才得来的一境之太平必将毁于一旦,谁愿意拿这天下的安宁,天下的百姓相赌?
“文若之心司空懂得,我也懂得,外面那些人还有那些事,你自不必管,我们会安排好的。”
郭嘉清楚在一些原则上他和荀彧是不一样的,荀彧是汉臣,他和曹操是同僚,两人都是汉臣,是大汉的臣,他们曾经的志向都只是想让大汉好起来,能改这乾坤,令百姓安居,眼下,如今,或许初心不改,但居于不同的位置,面对不同的人,总会要做出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决定。
“奉孝。”荀彧动唇想求情,但如郭嘉所说的,他的身份,他的初衷他都记得,他怎么说出?
“文若,不必说,不必做,司空也不会逼你做,逼你说。”荀彧处于两难这境,两不相帮,两不求情,曹操无意要逼荀彧,因为他很清楚荀彧是个什么样的人,接下来的事,荀彧会如何应对,他更清楚。
“是司空让你来的。”荀彧道明郭嘉此时的来意,这该是曹操让他来的吧。
“司空是担心文若,特意让我来看看。这些话是司空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文若心里在其实很清楚,忠汉之臣,如文若一般的人并不多,若是都如文若一般的人,司空必会礼遇有加,但是,想除司空,暗指司空与董卓无二,实则是他们想成为董卓,这样的人,司空不愿意留,文若也明白他们留不得。”
郭嘉说到这些人时眼中闪过讥讽,若都像荀彧这样不贪权,不弄权,本本份份行为臣之事的人,有能力有本事,不像那些人只长着一张嘴呱噪不休,看起来似乎声势浩大,实则不堪一击。
荀彧道:“望司空查明,莫冤枉真正的忠臣。”
“这是自然,司空欲在出征前拢一波的人,何尝愿意大开杀戒。”曹操懂得人心,不会愿意在这个时候动手,但是又需要杀一波人,以安军心,否则长此以往,许都还能由他说了算了?
“此事莫要再议。”荀攸适时出言打断他们还想继续的话题,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此时的荀彧是何心情,郭嘉再若谈下去,荀攸都想帮荀彧送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