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8页

薛瑜不打算听他解释,扫了一眼陈关,“跑得快,就训练加倍。”

“是。”

薛玥平静快乐的日子只持续了一天,就又得回到国子监中经历各科水深火热的学习,但只要想想她回去看到的兄长案前的奏折、兄长闲暇时的读物和训练,她就觉得自己再没有理由偷懒了。

想帮忙的兄长都这么努力,她得再努力一点,才能不拖后腿帮上忙!

奋斗精神勃发的薛玥投身于学习的海洋,薛瑜组建内阁选拔新人,在朝中临时给许多人添了双份工作。

换了个顶头上司,齐国朝臣们的感觉最为分明。起初还觉得太子年少,观政参政时间不长,猛地接手这么大一个摊子,会不会手忙脚乱或者出现问题。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薛瑜没出现问题,出现问题的是他们。

和更独断些的皇帝不同,薛瑜乐于听取意见,也乐于与人讨论,让一些老资格的臣子在心中默默点头,感觉到了被未来主君尊重的味道。但过了几天后,被忽悠的朝臣回过味来,猛地发现最后的处理办法和选择的手段,都是太子最初提的“不成熟的小建议”,他们做的每一次争论,都有着薛瑜的思路痕迹。

她温和,但并不是毫无主见,她年轻,但并不是什么都不懂。

有些地方或许不熟,但作为当权者,了解的程度已经足够。更惊人的是,她就像一块海绵,在源源不断地吸收着新的意见、新的知识,举一反三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出众,冷静至极的分析判断也令人惊叹。

太子可还没有及冠啊……

有人心中不由得感叹:他们到底是老了,这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经历过年初和薛瑜议事的各部主官,对着仿佛世界观受到巨大冲击的下属们呵呵一笑,好似不经意般提醒了他们,年初和去年年初的一些奏折批文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