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页

后世有句话说得好,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他们虽然没听过这样的话,但想法在这一瞬与这句话重合。于是一个个自觉加班加点,试图在实验中找出新的材料和使用进展的匠人,让王府油料的消耗大增。

看起来是用上了电灯,然而由于时不时要熄灯调整、需要足够人力带动种种原因,自己实验室里反而享受不到电力的美好,也是相当辛酸又简朴了。

经过前面这部分时间验证,能保证接近一夜时间使用的电灯,已经跌跌撞撞迈出了通向电力时代的一步。

薛瑜不清楚自己无声中给匠人们做了好的榜样,投入研究后,进入熟悉的步调与环境,让她如鱼得水,曾经做实验、组装器械结构、等计算机跑出材料测试数据等等,哪个都是杀时间利器,熬个大夜都是家常便饭。

当然,在王府上下的监督,每天不能落下的练武,和每天尽管经过江长史这个内政好手调整,也起码有两三件需要薛瑜拿主意的东荆政事,让薛瑜不仅没有熬夜的机会,还得早睡早起,才能保证精力充足。

只不过或许是年纪小的缘故,比起被借来或是在工坊运转中筛选出的平均年龄超过二十的工匠苗子,薛瑜的早睡早起,在他们眼中,就约等于:

襄王到底哪来的这么多精力?!她不用吃饭睡觉的吗?!

每当来为他们解决问题,襄王就会在这里留到深夜,不在解决问题基础上取得进展誓不罢休。作为主家、作为本来对他们来说该是遥不可及的皇室、作为教导他们踏入电磁的师长(这个名字还是襄王在课上总结教给他们的),都这么辛苦、肯用心,他们自然不好意思说出自己想要去休息的。

当然,始终稳定供应的王府厨房,鱼汤炒兔丁炖鸡,冰碗奶酪冷淘,也是深夜加班时的动力之一。

当他们难得有一天早起,从临近后面军营演武场的住处出来,碰到鬓发汗湿显然刚刚练武结束的襄王,总觉得没多久之前才见过她。

当他们以为只有自己一处试验组,有了一点突破好不容易出门放松一下的时候,就能看到襄王在隔壁的隔壁讲解和电磁不搭边的滑轮齿轮等等设计。

当他们觉得这就是全部,醉心匠学墨家术的襄王能搞出这些不奇怪。

在白露商街上调试和记录电灯数据的闲暇时间里,他们从藏书阁领到一份挑战游戏格子,在被数独折磨得抓耳挠腮的时候,一看署名,“王三”,这才想起来,传言里襄王可是进入度支部就大刀阔斧改良过计算和记录方法的人。

这些或许都还与匠学、日常努力沾边,但当意识到襄王还管着整个东荆,从夫子到种田,个个都有过插手,匠人们心中,怎一个拜服了得。

在优秀的示范下,不知不觉成为了卷王,感受着匠人们对自己的尊重,薛瑜却每每与他们强调,自己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也要看到他们的聪明才智。

出身贫寒的匠人,总是缺乏些自信。这或许也是谦卑的传统美德,但在技术上,甚至已经在单纯的机械上深入,多了些理论类型研究的匠人们,在薛瑜看来,不该被自己的谦卑与求稳困住,思想碰撞才会有火花。

全靠她一言堂,那她专门调来人仔细从电磁、力学等等理论开始,从一个线圈、一片齿轮起步教学引导,就没有意义了。

深入了解这方面后的匠人,也有着自己的闪光点,或许经过许多次试验调整,靠着辛苦与灵感,也能走到这一步。

她所有的优势,不过来自于自己了解的信息相对更多,能以“灵感”的方式避免一部分弯路,靠着自己对一部分科目的熟悉,能很快上手,察觉问题所在罢了。她见过这些东西发展后的未来,虽然科技树得重攀,但也节省了许多时间。

人才培养不管对哪个行业来说,都很重要,连见效出成绩时间最长的农科研究,都在总结之前得到的农学经验基础上,学起了数学——一个地区需要多少水、怎么最快规划出收割时间,哪个都需要计算。

藏书阁中设下的数独挑战,除了对纪念品有兴趣或是收集癖好作怪的一部分客人,为了能免费领取一张背后是空白的纸张节省用度,不管是买书还是买纸的数量,都没有一处能超过领取数独挑战纸的人数。

在这样的火热中,不管是农科院还是王府中的研究队伍,领数独纸张三次能领到一次就算运气好。薛瑜对此乐见其成,基数增加,有利可图,总会有几个好苗子出现。

像识字、数学等等基础科目,薛瑜完全是在广撒网,深耕一地,改变文风,或许一天两天看不到收获,但并不是全无助力。